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17年 19卷 9期
刊出日期 2017-09-25

癫癎及相关疾病专题
消息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病例分析
论著·实验研究
病例报告
综述
癫癎及相关疾病专题
949 以难治性癫癎为突出表现的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陈晨, 吴丽文, 何芳, 杨丽芬, 苗圃, 马玉平, 王晓乐, 彭镜

2017 Vol. 19 (9): 949-951 [摘要] ( 2675 ) [HTML 1KB] [PDF 1579KB] ( 919 )
952 遗传基因变异与癫癎
孙岩, 尹飞

2017 Vol. 19 (9): 952-954 [摘要] ( 2516 ) [HTML 1KB] [PDF 889KB] ( 902 )
956 儿童交替性偏瘫合并癫癎1例
陈会, 刘平, 胡文广, 邓佳, 王燕娟

2017 Vol. 19 (9): 956-958 [摘要] ( 2798 ) [HTML 1KB] [PDF 1168KB] ( 891 )
959 儿童交替性偏瘫诊断现状
罗蓉

2017 Vol. 19 (9): 959-960 [摘要] ( 2835 ) [HTML 1KB] [PDF 873KB] ( 1161 )
962 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骨代谢的损害和钙D合剂的预防作用
梁英武, 冯青, 张延利, 王文军

2017 Vol. 19 (9): 962-964 [摘要] ( 3065 ) [HTML 1KB] [PDF 937KB] ( 996 )
965 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骨骼代谢的影响
吴春风

2017 Vol. 19 (9): 965-967 [摘要] ( 3041 ) [HTML 1KB] [PDF 891KB] ( 1225 )
消息
955 2017年《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7 Vol. 19 (9): 955-955 [摘要] ( 1694 ) [HTML 1KB] [PDF 749KB] ( 1013 )
961 《实用儿童脑病学》新书介绍

2017 Vol. 19 (9): 961-961 [摘要] ( 1853 ) [HTML 1KB] [PDF 750KB] ( 908 )
论著·临床研究
968 微绒毛包涵体病一家系临床特点和MYO5B基因突变分析 Hot!
程映, 梁红, 蔡娜莉, 郭丽, 黄宇戈, 宋元宗

微绒毛包涵体病(MVID)是MYO5B或STX3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难治性腹泻和营养吸收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探讨1例MVI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MYO5B基因突变特点。患儿为21 d女婴,因"解稀便20 d"收住院。体查发现患儿体重和身长落后,皮肤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生化结果发现总胆汁酸、胆红素、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均升高,而血钠、氯、磷和镁水平均降低。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初步诊断先天性腹泻,给予肠外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患儿腹泻顽固,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絮乱难以纠正,且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胆红素等胆汁淤积指标持续高于正常。住院1月余自动出院,出院后失访。遗传学分析在患儿MYO5B基因检测到c.1966C > T(p.R656C)和c.310+2Tdup两个突变,分别来源于其母亲和父亲;其中c.310+2Tdup为新的剪接位点突变,最终患儿确诊为MVID。

2017 Vol. 19 (9): 968-974 [摘要] ( 5894 ) [HTML 1KB] [PDF 1973KB] ( 1000 )
975 两例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患者的临床及其ETFDH基因研究
程衍杨, 唐越, 刘奥杰, 魏丽, 林兰, 张婧, 徐之良

目的 报道2个ETFDH基因变异导致的晚发性戊二酸尿症Ⅱ型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利用靶向基因捕获二代测序的方法对疑似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两个家系的先证者分别于10岁和5岁6个月发病,均以肌无力、肌肉酸痛为表现。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均明显升高。血串联质谱分析提示多种酰基肉碱升高;尿有机酸分析发现戊二酸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发现患者1的ETFDH基因存在两个新突变:c.1331T > C(来自其母亲)和c.824C > T(来自其父亲),其弟弟为c.1331T > C突变携带者、表型正常。患者2的ETFDH基因检出一个新突变:c.177insT,及一个已知突变:c.1474T > C,分别来自其父母,其家系检出多位携带者。两例先证者均确诊为戊二酸尿症Ⅱ型,予以高剂量维生素B2治疗,症状好转。结论 对于肌无力、肌肉酸痛的患者应进行肌酶、血液酯酰肉碱、尿有机酸等检测,警惕戊二酸尿症Ⅱ型的可能,基因分析有助于确诊。

2017 Vol. 19 (9): 975-978 [摘要] ( 4403 ) [HTML 1KB] [PDF 1280KB] ( 1128 )
979 呼出气一氧化氮联合体外过敏原检测对识别反复喘息患儿中哮喘高危患儿的意义
侯伟鹏, 王亚杰, 乔丽红, 申慧丽

目的 探讨体外过敏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联合检测对识别反复喘息患儿中哮喘高危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反复喘息患儿148例(0.5~6岁)为研究对象,80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Pharmacia UniCAP免疫检测分析仪测定特异性免疫球蛋白(sIgE),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检测FeNO,并评估哮喘预测指数(API)。结果 148例反复喘息患儿中,sIgE阳性102例,阳性率为68.9%,明显高于对照组(11.3%,9/80)(P < 0.05)。喘息组患儿FeNO检测值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喘息患儿的API总阳性率为32.4%,而API阳性患儿FeNO检测值为51±6 ppb,明显高于API阴性患儿(13±5 ppb)(P < 0.05)。sIgE阳性患儿中API阳性检出率为40.2%(41/102),FeNO阳性患儿中API阳性检出率为50.1%(38/73),二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gE阳性+FeNO阳性组患儿中API阳性检出率为81.4%,明显高于sIgE、FeNO二者单独阳性组(P < 0.05)。结论 FeNO、体外过敏原联合检测对反复喘息患儿中哮喘高危患儿的检出率明显优于二者单独检测,二者联合检测为儿童哮喘的早期识别诊断、干预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2017 Vol. 19 (9): 979-982 [摘要] ( 4207 ) [HTML 1KB] [PDF 1104KB] ( 870 )
983 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分析
陆芸芸, 罗蓉, 符州

目的 了解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住院治疗的522例重症CA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婴儿组(28 d~,n=402),幼儿组(1岁~,n=73),学龄前期组(3岁~,n=35),学龄期组(≥ 6岁,n=12);按照发病季节分为春季组(3~5月份,n=120),夏季组(6~8月份,n=93),秋季组(9~11月份,n=105),冬季组(12~2月份,n=204)。采集所有患儿气道深部痰液标本,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7种病毒;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结果 522例重症CAP患儿中,419例(80.3%)病原体检出阳性,其中混合感染190例(45.3%);共检出病原体681株,包括细菌371株(54.5%),病毒259株(38.0%),真菌12株(1.8%),MP 15株(2.2%),CT 24株(3.5%)。细菌、病毒、MP、真菌感染分别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毒感染发生率在不同季节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在冬季高发。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达85%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达50%以上;但两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的耐药率达60%以上,但对头孢噻肟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的耐药率达60%以上,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敏感。结论 重症CAP患儿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细菌,混合感染较普遍,且细菌耐药情况严峻。

2017 Vol. 19 (9): 983-988 [摘要] ( 5254 ) [HTML 1KB] [PDF 1196KB] ( 1304 )
989 家庭环境与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的相关性
刘立飞, 鲁兰, 岳虹霓, 黄蓓, 古桂雄, 金华, 王玉美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CD)的影响。方法 按分层随机整群方法抽取4~6岁儿童1 727例,应用"儿童运动协调能力成套评估工具"对其进行DCD筛查;采用"城市学龄前儿童运动发育家庭环境量表"及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估儿童家庭环境状况。结果 117例儿童确诊为DCD。DCD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在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环境因素中"让孩子管理自己的日常物品"和"包办孩子一切事务"两项得分在DCD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儿童性别、年龄情况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让孩子管理自己的日常物品"及"包办孩子一切事物"是影响儿童DCD发生的主要因素(均P < 0.05)。结论 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DCD的发生存在影响,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包办孩子一切事务,应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管理自己日常生活的机会,以促进其早期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预防DCD的发生。

2017 Vol. 19 (9): 989-993 [摘要] ( 4104 ) [HTML 1KB] [PDF 1229KB] ( 1340 )
994 妊娠期抑郁症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关系的Meta分析
刘毅, 卓琳, 朱蓓, 何明喻, 许阳, 王彤彤, 胡斌, 徐继承

目的 探讨妊娠期抑郁症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关系,为预防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收集研究妊娠期抑郁症与低出生体重关系的队列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地提取数据,按照NO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Egger's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2篇队列研究文献,涉及37 192个样本。Meta分析结果表明:妊娠期抑郁症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有关(Z=2.08,P=0.038),妊娠期抑郁的孕母其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风险更高(RR=1.303,95%CI:1.015~1.672)。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Egger's检验结果表明无发表偏倚。结论 妊娠期抑郁症可能是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

2017 Vol. 19 (9): 994-998 [摘要] ( 4860 ) [HTML 1KB] [PDF 1254KB] ( 1040 )
论著·病例分析
999 发热、头痛、皮肤紫癜2例
徐洪波, 谭梅, 路健, 田茂强, 陈艳

该研究2例学龄期患儿于春季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皮肤紫癜、脑膜刺激征阳性。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不同程度降低;CRP明显增高;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达数百或上千、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蛋白增高,糖、氯化物正常。其中1例头颅CT示右侧小脑、双侧大脑多发血肿。骨髓细胞学提示感染性骨髓象,血培养、骨髓培养均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儿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脏杂音,并且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心脏彩超发现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根据药敏试验改为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1例6周后痊愈,1例放弃治疗死亡。儿童IE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建议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患儿要注意动态观察心脏杂音,及时行心脏彩超排除IE;以化脑为表现的患儿伴有难以用血小板减少解释的皮肤、黏膜出血时,也应警惕IE。

2017 Vol. 19 (9): 999-1002 [摘要] ( 3749 ) [HTML 1KB] [PDF 1257KB] ( 880 )
论著·实验研究
1003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大鼠模型
吴成君, 汪兆艳, 杨印祥, 栾佐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移植对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I)模型大鼠的长期作用。方法 将80只3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5 d脑室/白质移植组、9 d脑室/白质移植组、14 d脑室/白质移植组(n=10);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离断并缺氧80 min制备早产儿WMI模型;采用孕10~12周人胚胎脑组织制备OPCs。各移植组分别在造模后5 d、9 d和14 d将3×105 OPCs注入右侧脑室/脑白质中,待大鼠60日龄和90日龄时分别对各组行电镜下脑髓鞘评估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电镜下,大鼠60日龄时各移植组髓鞘损害程度相比模型组略有改善;无论是与同组60日龄大鼠还是与同日龄模型组大鼠比较,90日龄时各移植组的髓鞘均明显增厚,结构破坏更少,其中14 d移植组变化最为明显;但不同移植时间脑室和白质移植组间的髓鞘损害程度未见有明显差异。60及90日龄各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NSS)均高于假手术组,但均低于模型组(P < 0.05)。结论 OPCs移植可能对治疗早产儿WMI存在长期效应,延迟移植时间可能增强疗效。

2017 Vol. 19 (9): 1003-1007 [摘要] ( 5044 ) [HTML 1KB] [PDF 2791KB] ( 771 )
1008 皮质酮对体外培养发育中胎鼠脑皮层神经元迁移蛋白LIS1表达的影响
罗森林, 薄涛, 刘通, 熊佳佳, 里健

目的 研究皮质酮对发育中胎鼠脑皮层神经元迁移蛋白Lissencephaly 1(LIS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Wistar胎鼠脑皮层神经元并分为对照组、低浓度干预组和高浓度干预组,各组给予含有不同浓度皮质酮(对照组:0 μmol/L,低浓度干预组:0.1 μmol/L,高浓度干预组:1.0 μmol/L)的培养基干预,分别于干预后1、4、7 d收集细胞,采用Werstern blot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神经元LIS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干预后7 d,低浓度干预组及高浓度干预组胎鼠脑皮层神经元胞浆及胞核内LIS1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且高浓度干预组胞浆内LIS1表达明显低于低浓度干预组(P < 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皮质酮干预后1、4、7 d,高浓度干预组LIS1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及低浓度干预组(P < 0.05),且干预后7 d,低浓度干预组LIS1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皮质酮可下调体外培养发育中胎鼠脑皮层神经元迁移蛋白LIS1的表达水平,且与皮质酮浓度高低、作用时间长短相关。

2017 Vol. 19 (9): 1008-1013 [摘要] ( 3630 ) [HTML 1KB] [PDF 1804KB] ( 1059 )
1014 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基因沉默及高浓度赖氨酸对BRL肝细胞活性的影响
高金枝, 张偲, 易琴, 应艳琴, 罗小平

目的 探讨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沉默和赖氨酸代谢物蓄积对肝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BRL肝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GCDH沉默组。构建含靶向沉默GCDH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分别用该病毒和阴性对照病毒感染GCDH沉默组和阴性对照组BRL肝细胞。感染后细胞再用含5 mmol/L赖氨酸培养基培养。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慢病毒感染效率;Western blot法检测GCDH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活性,Hoeche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的经典指标Caspase3水平。结果 构建的慢病毒可有效沉默肝细胞GCDH表达(P < 0.01)。MTT及Hoechest 33342染色检测各组间细胞活性及细胞凋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aspase3蛋白表达在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CDH基因沉默和赖氨酸代谢物蓄积对肝细胞无明显损伤作用。

2017 Vol. 19 (9): 1014-1019 [摘要] ( 3329 ) [HTML 1KB] [PDF 2558KB] ( 819 )
病例报告
1020 1例高甲硫氨酸血症基因突变分析
杨宇奇, 王淮燕, 江丽华, 张瑜平, 虞斌, 朱伟, 秦志强

2017 Vol. 19 (9): 1020-1021 [摘要] ( 2779 ) [HTML 1KB] [PDF 1192KB] ( 975 )
综述
1022 脑性瘫痪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王芳芳, 罗蓉, 屈艺, 母得志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由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一组症候群,是导致儿童时期残疾的主要疾病,脑瘫病因学研究一直是临床科学家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与脑瘫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全基因组扫描和全外显子测序等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脑瘫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发现了大量与脑瘫发病相关的染色体异常、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易感基因及单基因突变等,为脑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现就近年来脑瘫的遗传学病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7 Vol. 19 (9): 1022-1026 [摘要] ( 4445 ) [HTML 1KB] [PDF 1235KB] ( 1047 )
1027 巯嘌呤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陈潇潇, 沈树红

巯嘌呤是常用的化疗和免疫抑制药物,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副作用尤其是骨髓抑制可能导致治疗的中断或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但巯嘌呤的副作用具有明显的人种差异和个体差异,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已经逐渐揭示了导致这种差异的遗传学本质。该文主要就巯嘌呤相关的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2017 Vol. 19 (9): 1027-1033 [摘要] ( 4425 ) [HTML 1KB] [PDF 1419KB] ( 945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