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22年 24卷 8期
刊出日期 2022-08-27

疫情专栏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病例分析
论著·实验研究
综述
读者·作者·编者园地
疫情专栏
83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定点医院管理经验分享
周建国, 范巧玲, 陆春梅, 许普, 闫钢风, 淳于凌峰, 刘亚尊, 陈轶维, 卢燕鸣, 张婷, 俞蕙, 王立波, 许姜姜, 周文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全球性疫情给传统医疗模式带来巨大挑战。2022年3~5月,上海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由于Omicron变异株传染性强、容易免疫逃逸发生疫苗突破性感染,儿童病例数骤增。儿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设立,在儿童专科医院和方舱医院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自2022年4月7日至6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儿童新冠肺炎病例定点医院共收治871例儿童新冠肺炎病例,其中3岁以下儿童568例(65.2%),轻型/普通型病例870例(99.9%),1例重型病例。该文报告该定点医院对儿童新冠肺炎病例的管理经验,主要包括:构建病例入院流程,强化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规范化诊疗,优化重症管理预警和救治系统,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亲子”护理策略,落实“一人一策”中医中药治疗方案,优化出院流程、加强床位周转,严格全轨迹防控、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构建结构化病历系统、借助信息平台、适应病例大流量工作模式,开展科学研究、分析诊疗经验等。
2022 Vol. 24 (8): 839-845 [摘要] ( 2743 ) [HTML 1KB] [PDF 580KB] ( 881 )
846 儿童和青少年2019冠状病毒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意义
胡亚红, 姚开虎
2019年底开始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在几个月内迅速蔓延全球,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全球疫情。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自疫情暴发以来,已有近1 300万儿童确诊为COVID-19。总的来说,儿童和青少年COVID-19的症状比成人轻,病死率也较低。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中COVID-19的症状、传染性和传播模式对及时识别可疑患者和采取完善的管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总会有一部分儿童尚不能接种疫苗,提高对儿童和青少年COVID-19的临床及流行病学意义认识就显得更重要。该文总结了儿童和青少年COVID-19临床表现的当前认识,分析其流行病学意义,为临床诊治、管理,以及幼儿园和学校等儿童聚集机构制订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2022 Vol. 24 (8): 846-852 [摘要] ( 2398 ) [HTML 1KB] [PDF 542KB] ( 962 )
论著·临床研究
853 不同方案泼尼松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Hot!
耿海云, 陈朝英, 涂娟, 李华荣, 杜培玮, 夏华, 于晓宁
目的 探讨足量泼尼松应用4周与6周方案治疗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及对缓解后复发的影响。 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住院并诊断为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8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予泼尼松2 mg/(kg·d)(最多60 mg)应用4周(4周组)或6周(6周组)治疗。之后均改为2 mg/kg(最多60 mg)隔日应用4周,之后逐渐减停。定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维持缓解时间、复发率等指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泼尼松治疗后3个月内4周组复发率高于6周组(P<0.05);随访1年时,两组复发率、维持缓解时间及复发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年龄≥6岁及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足量泼尼松治疗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方案由4周延至6周可减少患儿前3个月内的复发。临床上应高度关注起病年龄≥6岁和高水平尿蛋白量患儿,建议给予足量泼尼松治疗6周以降低复发风险。
2022 Vol. 24 (8): 853-857 [摘要] ( 3658 ) [HTML 1KB] [PDF 539KB] ( 1201 )
853 不同方案泼尼松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英文翻译) Hot!
耿海云, 陈朝英, 涂娟, 李华荣, 杜培玮, 夏华, 于晓宁
目的 探讨足量泼尼松应用4周与6周方案治疗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及对缓解后复发的影响。 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住院并诊断为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8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予泼尼松2 mg/(kg·d)(最多60 mg)应用4周(4周组)或6周(6周组)治疗。之后均改为2 mg/kg(最多60 mg)隔日应用4周,之后逐渐减停。定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维持缓解时间、复发率等指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泼尼松治疗后3个月内4周组复发率高于6周组(P<0.05);随访1年时,两组复发率、维持缓解时间及复发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年龄≥6岁及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足量泼尼松治疗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方案由4周延至6周可减少患儿前3个月内的复发。临床上应高度关注起病年龄≥6岁和高水平尿蛋白量患儿,建议给予足量泼尼松治疗6周以降低复发风险。
2022 Vol. 24 (8): 853-857 [摘要] ( 1224 ) [HTML 1KB] [PDF 1074KB] ( 1480 )
858 1型糖尿病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袁雪雯, 王旭, 唐宁, 谢航, 顾威
目的 评估1型糖尿病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情况,探讨导致DKA患儿发生AKI的可能潜在因素。 方法 回顾性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45例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按照入院时是否合并AKI分为无AKI组(n=37)和合并AKI组(n=8)。收集两组患儿社会人口学资料,入院时的体检数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和心率等,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测定患儿入院及出院时血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发生AKI的影响因素。 结果 45例患儿确诊中位年龄为9.2岁,8例(18%)入院时合并AKI的患儿中,6例为1期AKI,2例为3期AKI。血校正钠水平升高与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发生AKI密切相关(P<0.05),而入院时较高的胰岛素水平则不易发生AKI(P<0.05)。 结论 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AKI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积极纠正DKA,尽快控制血糖,并定期对这部分儿童病例进行肾功能复查和随访。
2022 Vol. 24 (8): 858-862 [摘要] ( 3180 ) [HTML 1KB] [PDF 512KB] ( 1504 )
863 父亲生育年龄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相关性
潘宁, 林力孜, 王馨, 郭翠华, 静进, 李秀红
目的 探讨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相关性。 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佛山、北京、武汉、杭州、重庆的6家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的71例ASD儿童,以及年龄、性别和母亲生育年龄与ASD儿童匹配的284例正常发育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母亲孕期及分娩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ASD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 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母亲孕期及分娩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大的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患AS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OR=1.12,95%CI:1.02~1.23,P<0.05)。将父亲生育年龄分组进一步分析,显示父亲生育年龄≥40岁与子代患AS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调整前OR=7.08,95%CI:1.77~28.32,P<0.05;调整后OR=8.50,95%CI:1.71~42.25,P<0.05)。 结论 父亲生育年龄过大与子代患ASD风险升高显著相关,父亲生育年龄≥40岁为子代患ASD的高危年龄段。
2022 Vol. 24 (8): 863-868 [摘要] ( 3550 ) [HTML 1KB] [PDF 562KB] ( 1448 )
86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
寇聪, 吴赵敏, 刘娟, 操小兰, 杨斌让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482例ADH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未共患ODD(单纯ADHD组)322例,ADHD共患ODD(ADHD共患ODD组)160例,收集两组患儿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评估得分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父母养育方式与ADHD患儿共患ODD的关系。 结果 单纯ADHD组和ADHD共患ODD组父母养育方式得分(含拒绝因子、情感温暖因子、过度保护因子和偏爱因子)和一般人口学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DHD注意缺陷型患儿中,患儿年龄越大,父亲文化程度越低,共患ODD风险越大(P<0.05),而父母养育方式与共患ODD无显著关联(P>0.05)。 结论 ADHD患儿是否共患ODD与父母养育方式无明显相关性,临床工作中,应减少对ADHD共患ODD患儿父母都有养育方式不良的刻板印象,从多角度寻找共患ODD的原因,以提供合理的干预建议。
2022 Vol. 24 (8): 869-873 [摘要] ( 2963 ) [HTML 1KB] [PDF 515KB] ( 1225 )
874 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携带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邓文君, 张景锋, 李平原, 周俊立, 姚振江, 叶小华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的携带状态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7所幼儿园中共2 031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进行鼻拭子采样并分离鉴定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分析儿童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的不同携带状态与其人口学特征、医院/社区相关因素的关系。 结果 学龄前儿童鼻腔肺炎链球菌携带率为21.81%,卡他莫拉菌携带率为52.44%,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的共携带率为14.87%。对应分析表明,低年龄班、外市户籍、现居住农村、居住面积小、有呼吸道感染史且无抗生素使用史、有过敏性皮肤病、无医院相关暴露史与儿童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的共携带显著相关(P<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存在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的共携带现象;年龄小、不良的居住环境、有呼吸道感染史且无抗生素使用史、有过敏性皮肤病、无医院相关暴露史是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共携带的重要危险因素。
2022 Vol. 24 (8): 874-880 [摘要] ( 2965 ) [HTML 1KB] [PDF 851KB] ( 1267 )
881 儿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分子流行研究
叶龙, 张莉滟, 赵越, 顾兵, 吴渚, 彭永正
目的 探讨儿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分离株的分子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住院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及感染情况,共获得非重复肠杆菌目细菌菌株1 098株。对所分离的66株CRE菌株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和耐药相关基因测序,以研究分子流行情况。 结果 1 098株肠杆菌目细菌中,CRE检出率为6.01%(66/1 098)。66株CRE来自66例患儿,其中男37例(56%),女29例(44%);年龄2 d至14岁,其中<1月龄16例(24%),1月龄~ 28例(42%),12月龄~ 11例(17%),>36月龄11例(17%)。被检出CRE的患儿主要分布于新生儿科(38例,58%)、儿科重症监护室(17例,26%)等科室;呼吸道标本(48%)、中段尿标本(21%)、血液标本(17%)位于标本检出前3位。CRE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45株,68%)、大肠埃希菌(12株,18%)、阴沟肠杆菌(6株,9%)为主,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等碳青霉烯类及青霉素头孢类高度耐药,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均普遍偏高,仅对阿米卡星(14%)、左旋氧氟沙星(23%)、妥布霉素(33%)等耐药率相对较低。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以blaNDM(20株,44%)、blaIMP(10株,22%)及blaKPC(5株,11%)为主;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以blaNDM为主(10株,83%);经测序,blaNDM-1 24株,blaNDM-5 6株,blaIMP-4 5株,blaKPC-2 3株,部分基因型尚未明确。 结论 儿童CRE感染发生率高,且集中于1~12月龄婴儿;CR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偏高,儿童感染CRE菌株的碳青霉烯酶以金属酶为主。
2022 Vol. 24 (8): 881-886 [摘要] ( 3648 ) [HTML 1KB] [PDF 645KB] ( 1499 )
887 特应性皮炎患儿食物致敏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单中心横断面研究
王丹, 吴雪歌, 阎诗, 周甜甜, 黄亚娇, 李洁, 罗晓燕
目的 分析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儿食物致敏的危险因素,以及食物致敏对生活质量及临床体征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41例AD患儿人口学特征、发病年龄、病情严重度、生活质量、体格检查、食物过敏原检查、血清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资料。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分为食物致敏组(n=127)和无食物致敏组(n=11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D患儿食物致敏的危险因素。 结果 AD患儿食物致敏率为52.7%(127/2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物致敏危险因素为:秋季/冬季出生、AD发病年龄<12个月、重度AD、总IgE>150 IU/mL(P<0.05)。与无食物致敏组比较,食物致敏组生活质量较差(P=0.008),非特异性手足皮炎及掌纹症发生率较高(P<0.05)。与单种食物致敏组相比,多种食物致敏组AD病情较重,纯母乳喂养及总IgE>150 IU/mL者占比较高(P<0.05)。 结论 秋季/冬季出生、AD发病年龄<12个月、严重AD,或总IgE>150 IU/mL的AD患儿更易发生食物致敏。食物致敏AD患儿生活质量更差,更易出现非特异性手足皮炎及掌纹症。
2022 Vol. 24 (8): 887-893 [摘要] ( 3146 ) [HTML 1KB] [PDF 560KB] ( 1177 )
894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降解单糖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王志亮, 盛楷迪, 林毅, 张秋业, 张丽娟, 常红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清降解单糖的水平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HSP的13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健康儿童132例为对照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2组血清降解单糖的含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降解单糖的诊断效果。 结果 HSP患儿血清降解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半乳糖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4种降解单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913、0.832、0.932(P<0.05),对HSP具有诊断价值。 结论 HSP患儿血清中降解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半乳糖的含量高,其水平对HSP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2022 Vol. 24 (8): 894-898 [摘要] ( 2533 ) [HTML 1KB] [PDF 703KB] ( 1006 )
899 中国11市17 256例胎龄25~40周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及地区差异特征
黄小云, 朱元方, 刘惠龙, 吴光吾, 刘传永, 曾定元, 贺骏, 施庆喜, 陈长水, 朱斌, 王高雄, 石浩, 卢浩华
目的 研制胎龄25~40周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并探讨其地区差异特征。 方法 在中国11市(海口、广州、柳州、桂林、泉州、深圳、重庆、成都、长沙、宁波、连云港)选择年分娩量7 000例以上的11家妇幼保健院,纳入其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分娩的全部活产双胎儿进行出生体重曲线研制。 结果 纳入了上述11市合计17 256例胎龄25~40周双胎儿进行研究,建立了中国11市合计及各市双胎儿出生体重第3~97百分位数参考值,并绘制了出生体重百分位曲线图。柳州市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低于11市合计双胎儿;宁波市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高于11市合计双胎儿;连云港市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明显高于11市合计双胎儿;其他8个城市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与11市合计双胎儿曲线水平基本一致。 结论 制定了中国11市合计及各市双胎儿出生体重第3~97百分位数参考值,可作为该区域双胎儿宫内生长评价的参考标准。部分城市双胎儿宫内生长水平与中国11市合计的水平存在差异。
2022 Vol. 24 (8): 899-907 [摘要] ( 2987 ) [HTML 1KB] [PDF 1005KB] ( 869 )
908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鲁春云, 刘克锋, 乔高星, 罗源, 程慧清, 杜书章
目的 系统评价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12月。收集关于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38项研究,其中病例对照研究28项,队列研究10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母妊娠糖尿病(OR=2.96,P<0.001)、孕期肝内胆汁淤积症(OR=2.53,P<0.001)、子痫前期(OR=1.73,P=0.020),以及新生儿窒息史(OR=2.13,P<0.001)、低胎龄(OR=1.23,P=0.010)、败血症(OR=5.32,P<0.001)、动脉导管未闭(OR=1.57,P=0.001)、先天性心脏病(OR=3.78,P<0.001)、机械通气(OR=2.23,P=0.020)、抗生素应用史(OR=1.07,P<0.001)、使用血管加压药(OR=2.34,P=0.040)、禁食(OR=1.08,P<0.001)是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而剖宫产出生(OR=0.73,P=0.004)、使用肺表面活性剂(OR=0.43,P=0.008)、母乳喂养(OR=0.24,P=0.020)是早产儿发生NEC的保护因素。 结论 母妊娠糖尿病、孕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子痫前期、低胎龄、禁食、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脏病、窒息史、机械通气史、抗生素应用史、血管加压药应用史可增加早产儿发生NEC的风险;而剖宫产出生、使用肺表面活性剂、母乳喂养可降低早产儿发生NEC的风险。
2022 Vol. 24 (8): 908-916 [摘要] ( 4965 ) [HTML 1KB] [PDF 946KB] ( 2276 )
论著·病例分析
917 12岁女孩反复腹痛、呕吐伴三酰甘油升高、抗核抗体阳性
方优红, 林海华, 楼金玕, 陈洁
患儿为12岁2个月的青少年女性,反复腹痛、呕吐2年余,关节痛3个月,诊断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多次入院治疗,胰腺炎原因不明。实验室检查发现空腹血清三酰甘油多次显著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阳性,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好转。3个月前患儿出现四肢关节肿痛伴活动障碍,检查发现蛋白尿、血尿,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进一步肾脏穿刺检查,病理及冷冻切片免疫荧光提示弥漫性狼疮性肾炎(Ⅳ型)。最终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Ⅳ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胰腺炎高度可疑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予硫酸羟氯喹、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环磷酰胺治疗,四肢关节肿痛症状改善。后改为醋酸泼尼松片口服,定期予以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及贝利优单克隆抗体泵注等治疗,目前关节疼痛好转,仍有蛋白尿及血尿。临床上需要警惕以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对不明原因胰腺炎需进行相关免疫学指标检查,密切监测其他系统的症状,以免延误诊断。
2022 Vol. 24 (8): 917-922 [摘要] ( 3048 ) [HTML 1KB] [PDF 850KB] ( 1709 )
923 男性幼儿双下肢无力1周伴眼睑下垂3 d
郎长会, 田茂强, 束晓梅
患儿1岁7个月,以双下肢无力、眼睑下垂起病,呈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呼吸不规则。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嗜睡状,双眼睑下垂,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腱反射消失。实验室检查提示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H反射消失,血清抗GD1b抗体IgG阳性。最终该患儿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Miller-Fisher综合征与Bickerstaff脑干脑炎重叠综合征,治疗上予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呼吸支持等治疗后患儿恢复出院。儿童GBS、Miller-Fisher综合征与Bickerstaff脑干脑炎重叠综合征可同时出现周围神经及脑干损害,临床异质性强,其中抗GD1b抗体相关的GBS、Miller-Fisher综合征与Bickerstaff脑干脑炎重叠综合征有特殊临床表现及复杂神经电生理变化,诊断较困难。因此对有双下肢乏力、眼睑下垂患儿尽早完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重点关注H反射。
2022 Vol. 24 (8): 923-927 [摘要] ( 2269 ) [HTML 1KB] [PDF 529KB] ( 1149 )
论著·实验研究
928 视黄酸受体α通过调控视皮质轴突蛋白1参与维生素A缺乏大鼠孤独症样行为的机制研究
李莉莎, 张倩, 刘欢, 吴琼辉, 杨亭, 陈洁, 李廷玉
目的 探讨视黄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α,RARα)信号变化通过调控视皮质轴突蛋白1(neurexin 1,NRXN1)参与维生素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VAD)大鼠孤独症样行为的机制。 方法 构建孕期开始的维生素A正常(vitamin A normal,VAN)和VAD母鼠模型,并在生后早期对部分VAD母鼠和仔鼠给予维生素A补充(vitamin A supplement,VAS)。各组仔鼠(n=20)于6周龄进行行为学检测,利用三箱和旷场实验检测各组仔鼠社交行为和重复刻板行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仔鼠血清视黄醇水平;采用电生理实验检测各组仔鼠视皮质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ARα、NRXN1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 1,NMDAR1)的表达水平;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RARα转录因子在NRXN1基因启动子区的富集量。 结果 VAD组仔鼠出现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等孤独症样行为表现,生后开始的VAS可改善仔鼠大部分行为缺陷。VAD组仔鼠血清视黄醇水平明显低于VAN组和VAS组(P<0.05)。VAD组仔鼠视皮质NMDAR1、RARα和NRX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LTP水平均较VAN组和VAS组显著降低(P<0.05)。VAD组仔鼠视皮质中RARα转录因子在NRXN1基因启动子区的富集量较VAN组和VAS组显著下降(P<0.05)。 结论 RARα通过调控NRXN1影响VAD大鼠视皮质突触可塑性,从而参与VAD大鼠孤独症样行为的形成。
2022 Vol. 24 (8): 928-935 [摘要] ( 3027 ) [HTML 1KB] [PDF 1797KB] ( 1289 )
936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影响的初步研究
唐胡婷, 母炜浩, 向渝静, 安永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HPAH)小鼠中与治疗反应的关系,探索其成为治疗HPAH靶向药物新思路的可能性。 方法 将构建成功的HPAH模型小鼠随机分为HPAH组、HGF治疗组(重组小鼠HGF,1 mg/kg,尾静脉注射),另设置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5周后,采用心脏超声测定各组小鼠的三尖瓣峰值流速、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心室/体重比值;采用Griess法测定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内皮素-1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肺动脉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HPAH组三尖瓣峰值流速、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心室/体重比值均显著高于HGF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到HPAH组血管内皮细胞被大量破坏,小动脉内膜弹力膜排列紊乱,有断裂及缺失;HGF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动脉内膜弹力膜结构基本正常。HPAH组小鼠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GF治疗组(P<0.05)。 结论 提高血清HGF水平可有效缓解HPAH对小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修复内皮细胞损伤,改善血管重构,恢复肺血管正常舒缩功能有关。
2022 Vol. 24 (8): 936-941 [摘要] ( 2621 ) [HTML 1KB] [PDF 979KB] ( 1010 )
综述
942 STAT5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段一菲, 文飞球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5)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造血等过程,其失调与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影响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识别STAT5有助于进行靶向治疗从而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治疗应答率。该文就STAT5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影响、靶向治疗策略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2022 Vol. 24 (8): 942-947 [摘要] ( 2765 ) [HTML 1KB] [PDF 3037KB] ( 1018 )
948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李宇航, 蒋莉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是一种以神经及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治疗是基础治疗,包括急性期的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以及慢性期的长程治疗。抗NMDAR脑炎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当前免疫治疗方案反应欠佳,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此外,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经济负担也是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现实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免疫治疗方案在药物的剂量、使用途径、疗程方面不断改进,同时涌现出一些新免疫治疗药物。因此,该文就抗NMDAR脑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2 Vol. 24 (8): 948-953 [摘要] ( 3263 ) [HTML 1KB] [PDF 517KB] ( 1435 )
读者·作者·编者园地
954 关于“不同方案泼尼松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一文的专家点评
2022 Vol. 24 (8): 954-954 [摘要] ( 1058 ) [HTML 1KB] [PDF 240KB] ( 1232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