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24年 26卷 10期
刊出日期 2024-10-28

标准·方案·指南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实验研究
综述
标准·方案·指南
1009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抗生素使用推荐意见 Hot!
湖南省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 LOS)多见于长期住院的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ELBWI)。目前早产儿LOS面临着诊断和治疗不及时以及抗生素过度治疗的双重问题。为此,湖南省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湖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新生儿学组组织湖南省新生儿专家根据目前发表的文献和湖南省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统计的数据,并结合湖南省大部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实际情况,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早产儿LOS的诊断和抗生素治疗提出了15条推荐意见。
2024 Vol. 26 (10): 1009-1018 [摘要] ( 1676 ) [HTML 1KB] [PDF 678KB] ( 1191 )
论著·临床研究
1019 父母围孕期吸烟和饮酒及其交互作用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李柳萱, 罗曼君, 阮霄睿, 刘涵君, 唐嘉鹏, 杨贵红, 秦家碧
目的 探讨父母围孕期吸烟、饮酒及交互作用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的关联。 方法 招募0~1岁单纯性CHD患儿(n=683)父母为病例组,0~1岁健康儿童(n=740)父母作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围孕期相关暴露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调控相关混杂因素后探讨父母围孕期吸烟、饮酒及其交互作用与CHD的关联,并评估吸烟和饮酒的叠加效应对CHD的影响。 结果 围孕期母亲主动吸烟(OR=2.91,95%CI:1.60~5.30)、被动吸烟(OR=1.94,95%CI:1.56~2.42)和饮酒(OR=2.59,95%CI:1.89~3.54)及父亲吸烟(OR=1.52;95%CI:1.22~1.90)和饮酒(OR=1.48,95%CI:1.19~1.84)与子代CHD风险增加有关。父母围孕期吸烟和饮酒在子代CHD发生风险中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父母围孕期吸烟饮酒行为存在越多,子代发生CHD的风险越大(OR=1.50,95%CI:1.36~1.65)。 结论 父母围孕期吸烟及饮酒与子代CHD发生有关,且对CHD风险存在叠加效应,提示围孕期应减少烟草及酒精暴露以降低CHD的发生。
2024 Vol. 26 (10): 1019-1026 [摘要] ( 1478 ) [HTML 1KB] [PDF 776KB] ( 729 )
1027 小于胎龄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陈瑜, 朱雪萍
目的 探讨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 SGA)早产儿胆汁淤积症临床特征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取胎龄<37周且在出生24?h内收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SGA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胆汁淤积症和非胆汁淤积症两组,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6月的临床数据。 结果 纳入的553例SGA早产儿中,100例(18.1%)发生胆汁淤积症。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组别的发生率分别为:超早产儿50.0%,极早产儿46.6%,中期早产儿32.7%,晚期早产儿9.8%;出生体重(birth weight, BW)<1 000?g 60.9%,1 000?g≤BW<1 500?g 33.9%,1 500 g≤BW<2 500?g 10.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颅内出血、有创通气时间、第2周氨基酸累积量、第1周脂肪乳累积量、第2周脂肪乳累积量是SGA早产儿发生胆汁淤积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SGA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随胎龄和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升高;SGA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受低出生体重、颅内出血、有创通气及氨基酸、脂肪乳累积量等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影响,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减少其发生。
2024 Vol. 26 (10): 1027-1033 [摘要] ( 1374 ) [HTML 1KB] [PDF 574KB] ( 783 )
1034 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测定及其临床结局
秦欣, 赵小朋, 张华岩
目的 探讨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severe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sBPD)患儿内源性呼气末正压(intrinsic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i)水平及不同水平PEEPi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12例接受过PEEPi测量的sBP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比较极高PEEPi(≥10 cmH2O)与较低PEEPi(<10 cmH2O)sBP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结局。 结果 12例sBPD患儿在纠正胎龄31+3~67+2周之间进行PEEPi测量,最低为0.9 cmH2O,最高为19.6 cmH2O,其中50%(6/12)患儿PEEPi≥10 cmH2O。所有极高PEEPi患儿临床均存在无效触发和人机不协调现象,5例患儿无法脱离有创通气,其中4例死亡、1例气管切开带机出院。而PEEPi<10 cmH2O患儿仅1例死亡,其余均拔管好转出院。 结论 sBPD患儿可能存在高PEEPi,高PEEPi可能与sBPD患儿的不良结局有关。
2024 Vol. 26 (10): 1034-1039 [摘要] ( 1281 ) [HTML 1KB] [PDF 665KB] ( 506 )
1040 孕母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对极早产儿结局及婴儿期神经发育的影响
陈智, 李明, 张丽丽, 吴德
目的 探索孕母产前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 ACS)的使用对极早产儿(very premature infant, VPI)结局及婴儿期神经发育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90例VPI为研究对象,按照孕母是否使用ACS及使用剂量分为未使用组(n=18)、单疗程组(n=88)、多疗程组(n=40)和部分疗程组(n=44)。比较4组VPI临床结局、矫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矫正年龄1岁时格塞尔发育量表评分的差异,分析特定胎龄VPI的ACS不同使用时机对矫正年龄1岁时婴幼儿格塞尔发育量表评分的影响。 结果 临床结局方面,部分疗程组、单疗程组及多疗程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湿肺的发生率低于未使用组(P<0.008),而部分疗程组、单疗程组及多疗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未使用组、部分疗程组、单疗程组矫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评估)、矫正年龄1岁时神经发育正常比例高于多疗程组(P<0.008)。不同ACS使用时机对不同胎龄VPI矫正年龄1岁时神经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 结论 ACS对VPI的呼吸系统发育具有重要价值,但多疗程ACS可能会造成VPI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发育异常,而对神经发育的影响与胎龄及ACS的使用时机无关。
2024 Vol. 26 (10): 1040-1045 [摘要] ( 1377 ) [HTML 1KB] [PDF 564KB] ( 481 )
1046 早产儿经大隐静脉行PICC置管最佳置管深度的临床研究
蒋娜, 卿玲芳, 熊波, 李颖, 何利, 薄涛
目的 分析早产儿经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 GSV)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置管最佳置管深度(optimal placement depth, OPD)与体格测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建立经GSV PICC置管OPD的预测公式。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GSV PICC置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穿刺部位不同[膝关节(knee joint, KJ)或踝关节(ankle joint, AJ)GSV],分为GSV-KJ置管组(38例)和GSV-AJ置管组(33例)。测量置管时体重(body weight, BW)、身长、上部量、下部量、头围、腹围,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上述变量与OPD的相关性,构建早产儿经GSV PICC置管OPD的预测公式,比较传统预估公式和新预测公式的预测深度与理想的OPD之间的预测残差。 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SV-KJ置管组和GSV-AJ置管组PICC OPD与BW、身长、上部量、下部量、头围、腹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两组中其与BW的相关性均最高;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SV-KJ置管组和GSV-AJ置管组PICC置管OPD与BW呈线性关系。OPD预测方程分别为:GSV-KJ PICC置管OPD(cm)=13.1+2.7×BW(kg),GSV-AJ PICC置管OPD(cm)=13.4+6.0×BW(kg);新预测公式的预测残差显著小于传统预估公式(P<0.05)。 结论 早产儿经GSV PICC置管OPD与BW呈正相关,依据BW构建的新预测公式的预测结果更接近理想的OPD。
2024 Vol. 26 (10): 1046-1052 [摘要] ( 1313 ) [HTML 1KB] [PDF 649KB] ( 594 )
1053 Williams综合征儿童早期认知发育特征: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姚丹, 李芳芳, 沈季阳, 陈维军, 季钗
目的 调查不同年龄段Williams综合征(Williams syndrome, WS)儿童早期的认知发育特点。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9月—2023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确诊为WS的儿童106例,年龄1~<5岁。所有患儿均进行了Gesell发育诊断评估。分析不同年龄段WS儿童的认知发育特征。 结果 106例WS儿童的平均年龄为(3.1±1.2)岁;男性58例,女性48例。男女患儿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会及适应性行为这5个能区发育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发育障碍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会、适应性等4个能区发育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精细动作发育水平呈下降的趋势(P<0.05)。WS儿童中,每个年龄组的言语智商和非言语智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S儿童整体的发育水平随年龄增长保持稳定,其早期的语言能力并没有显著优于非语言能力。
2024 Vol. 26 (10): 1053-1057 [摘要] ( 1222 ) [HTML 1KB] [PDF 526KB] ( 721 )
1058 1990—2021年全球儿童青少年紧张性头痛患病率时间变化趋势研究
姚凌子, 蒋德楠, 吴静, 沈广电, 曹瑾, 程思清, 单诗怡, 罗泽宇, 周佳丽, 宋培歌
目的 分析全球0~19岁儿童青少年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 TTH)的患病情况,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针对全球不同性别、年龄段、社会人口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 SDI)区域、国家/地区的0~19岁儿童青少年,分析TTH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分布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结果 2021年全球0~19岁儿童青少年TTH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17 339.89/10万,较1990年增加1.73%。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1990年:17 707.65/10万 vs 16 403.78/10万;2021年:17 946.29/10万 vs 16 763.09/10万)。青春期患病率高于学龄期及学龄期前(1990年:27 672.04/10万vs 10 134.16/10万;2021年:28 239.04/10万 vs 10 059.39/10万)。高SDI区域患病率高于其他区域。不同国家/地区间患病率存在差异。1990—2021年,全球患病率略有升高[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0.06%],女性患病率升高幅度小于男性(AAPC:0.04% vs 0.07%);学龄期及学龄期前患病率下降(AAPC:-0.02%),青春期患病率升高(AAPC:0.07%);中低与低SDI区域患病率下降(AAPC分别为-0.02%、-0.04%),中SDI区域患病率上升(AAPC:0.24%)。 结论 全球0~19岁儿童青少年TTH年龄标准化患病率持续上升,且在不同性别、年龄段、SDI区域、国家/地区间存在差异。
2024 Vol. 26 (10): 1058-1065 [摘要] ( 1425 ) [HTML 1KB] [PDF 812KB] ( 876 )
1066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LSP干预训练在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黄明欣, 于情, 李圆圆
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neurofeedback, NFB)联合学习风格简介(learning style profile, LSP)干预训练在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high-functioning autism, HFA)患儿中的应用。 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86例HFA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行双盲试验,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LSP干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NFB干预,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6个月时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孤独症疗效评定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 ATEC)、社交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 SRS)、儿童生存质量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PedsQL)评分差异;分析HFA患儿PedsQL评分与ABC、ATEC、SR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ABC、ATEC、SRS评分低于对照组,PedsQ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FA患儿PedsQL评分与ABC、ATEC、SRS评分呈负相关(分别r=-0.238、-0.381、-0.219,P<0.001)。 结论 NFB联合LSP能够有效改善HFA患儿临床症状及社交能力,控制患儿病情发展,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2024 Vol. 26 (10): 1066-1071 [摘要] ( 1609 ) [HTML 1KB] [PDF 537KB] ( 728 )
1072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SIL-2R、eNOS、CD93水平与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
宋婕, 王祎琳, 褚佳琪
目的 探究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 VE)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SIL-2R)、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白细胞分化抗原9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93, CD93)水平与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VE患儿102例作为VE组,根据疾病进展分为轻症亚组(64例)和重症亚组(38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29例)和预后不良亚组(73例);另选取同期经检查排除VE的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10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VE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以及脑脊液和血清中SIL-2R、eNOS、CD93对VE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 VE组、重症亚组、预后不良亚组脑脊液和血清SIL-2R、eNOS、CD9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和血清SIL-2R、eNOS、CD93水平高为V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脑脊液SIL-2R、eNOS、CD93三者联合预测VE患儿预后不良的价值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血清SIL-2R、eNOS、CD93三者联合预测VE患儿预后不良的价值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 结论 VE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SIL-2R、eNOS、CD93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疾病进展及预后有关。
2024 Vol. 26 (10): 1072-1077 [摘要] ( 1276 ) [HTML 1KB] [PDF 558KB] ( 654 )
1078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CCCG-ALL-2015方案单中心临床研究
付文凤, 方拥军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T-lymphoblastic leukemia, T-ALL)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采用CCCG-ALL-2015方案诊治的50例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50例T-ALL患儿中,共复发7例。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诱导缓解治疗后第46天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阳性率(≥0.01%)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50例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为(87±5)%,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86±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诱导缓解治疗后第46天MRD水平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0.104,95%CI:0.015~0.740,P=0.024)。 结论 MRD对T-ALL患儿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需根据MRD水平提供个性化治疗,预防复发、改善预后。
2024 Vol. 26 (10): 1078-1085 [摘要] ( 1285 ) [HTML 1KB] [PDF 706KB] ( 715 )
1086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真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翁开枝, 吴椿萍, 庄树铨, 黄淑贤, 王晓芳, 郑湧智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化疗后合并真菌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2023年12月在福建3家医院行AL化疗后合并真菌BSI的2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AL患儿化疗后合并真菌BSI的发生率为1.38%(23/1 668)。在发生真菌BSI时,87%(20/23)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已持续超过1周;临床上均有发热表现,22%(5/23)伴脓毒性休克表现。23例(100%)均有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培养共检出23株真菌,其中以热带念珠菌(52%,12/23)最为常见。卡泊芬净或米卡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有效率较高(75%,12/16),抗真菌疗程中位数为3.0个月。总体病死率为35%(8/23),归因死亡率为22%(5/23)。 结论 儿童AL化疗后合并真菌BSI多发生于持续中性粒细胞缺乏,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原菌以热带念珠菌最为常见,抗真菌疗程长,病死率高。
2024 Vol. 26 (10): 1086-1092 [摘要] ( 1099 ) [HTML 1KB] [PDF 673KB] ( 788 )
1093 高通量药敏检测技术在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祁文静, 徐学聚, 李白, 王叨, 盛光耀, 朱平, 王春美
目的 探究高通量药敏(high-throughput drug sensitivity, HDS)检测技术在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elapsed and refractory acute 1eukermia, RR-AL)的应用现状及分析挽救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与肿瘤科行HDS检测的RR-A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药敏结果及治疗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 17例RR-AL患儿接受HDS检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7例(41%),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59%)。高度敏感化疗药物/方案的检出率为53%(9/17),中度敏感化疗药物/方案的检出率为100%(17/17)。17例RR-AL患儿高度敏感度和中度敏感度化疗药物及方案中,MOACD方案(米托蒽醌+长春新碱+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占比100%,单药米托蒽醌抑制率最高(94%,16/17),靶向药抑制率最高为硼替佐米(94%,16/17)。9例患儿根据HDS结果调整化疗,行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无病生存4例,死亡5例。8例经验化疗,行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无病生存4例,死亡4例。 结论 HDS检测技术可为儿童RR-AL筛选出高度敏感药物/方案,提高再次缓解率,为后续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条件。
2024 Vol. 26 (10): 1093-1100 [摘要] ( 892 ) [HTML 1KB] [PDF 547KB] ( 600 )
1101 婴幼儿川崎病急性期肠道菌群的特征分析
王宏茂, 张明明, 林瑶, 刘杨, 薛冠华, 石琳, 袁静, 李晓惠
目的 分析婴幼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急性期肠道菌群的构成、丰度及功能差异,探索肠道菌群在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7—10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6例0~3岁KD急性期婴幼儿为KD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的6例健康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检测并比较两组婴幼儿粪便样本的菌群结构及功能差异。 结果 两组样本肠道菌群在结构组成、多样性分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婴幼儿肠道菌群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李斯特菌科、李斯特氏菌属)、鲁塞蒂双歧杆菌、海氏肠球菌、鸟肠球菌丰度高于健康对照组(|LDA|>2,P<0.05)。KD组中类固醇降解和细胞凋亡通路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而细菌分泌系统、硫代谢、丁酸甲酯代谢、苯甲酸降解、β丙氨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等通路显著减低(|LDA|>2,P<0.05)。 结论 0~3岁KD急性期婴幼儿肠道菌群在结构及多样性方面与健康婴幼儿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提示KD急性期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尤其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海氏肠球菌、鸟肠球菌可能通过类固醇降解及细胞凋亡参与KD的发病机制。
2024 Vol. 26 (10): 1101-1107 [摘要] ( 1088 ) [HTML 1KB] [PDF 988KB] ( 910 )
1108 益生菌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张苏薇, 智娴, 王梦雨, 沈栋林
目的 评价布拉氏酵母菌散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取2023年7—12月因非胃肠道感染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并需抗生素治疗的3岁以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布拉氏酵母菌组(n=70)、双歧杆菌组(n=65)。对照组根据相关诊疗规范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除对照组采用的治疗外,布拉氏酵母菌组和双歧杆菌组分别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并根据益生菌使用时间将布拉氏酵母菌组分为布拉氏酵母菌7 d、14 d、21 d组和双歧杆菌7 d、14 d、21 d组。比较各组患儿应用抗生素后AAD发生率和粪便球菌与杆菌比例。 结果 布拉氏酵母菌组和双歧杆菌组的AA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7)。布拉氏酵母菌组和双歧杆菌组AAD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第7天、14天、21天的粪便球菌与杆菌比例均高于第1天(P<0.05)。组内比较显示,双歧杆菌14 d组、21 d组在治疗第14天的粪便球菌与杆菌比例低于第1天(P<0.05);对照组、布拉酵母菌14 d组、布拉酵母菌21 d组、双歧杆菌14 d组、双歧杆菌21 d组在治疗第14天的粪便球菌与杆菌比例低于第7天(P<0.05);对照组、布拉氏酵母菌21 d组在治疗第21天时粪便球菌与杆菌比例低于第7天及第14天(P<0.05)。组别间比较显示,第7天时,布拉氏酵母菌7 d、14 d、21 d组以及双歧杆菌7 d、14 d、21 d组粪便球菌与杆菌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14天时,双歧杆菌14 d组和21 d组粪便球菌与杆菌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和双歧杆菌7 d组(P<0.05)。 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均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预防婴幼儿AAD的发生;与短期治疗相比,适当延长益生菌疗程可进一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2024 Vol. 26 (10): 1108-1114 [摘要] ( 1518 ) [HTML 1KB] [PDF 636KB] ( 1132 )
论著·实验研究
1115 普萘洛尔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及SOX18、MMP-7、VEGFA表达的影响
周佩, 谢思琴, 钟礼立, 丁小芳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增殖、凋亡、迁移及成管能力,以及对性别决定区Y框18(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18, SOX18)、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 MMP-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普萘洛尔处理HUVEC,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选出最佳浓度及时间。实验分为对照组,普萘洛尔不同浓度(50、100、150 μmol/L)组,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和成管实验观察HUVEC凋亡、迁移和管腔形成情况,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OX18、MMP-7、VEGF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普萘洛尔不同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且随药物浓度增加显著升高(P<0.05);普萘洛尔不同浓度组伤口愈合率降低,成管节点数和成管总长度减少,SOX18、MMP-7、VEGFA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P<0.05)。 结论 普萘洛尔可抑制HUVEC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降低SOX18、MMP-7和VEGFA表达水平。
2024 Vol. 26 (10): 1115-1121 [摘要] ( 912 ) [HTML 1KB] [PDF 762KB] ( 564 )
综述
1122 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研究现状
童琴, 赵红梅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是一种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为主要特征的肿瘤易感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发病罕见,19号染色体短臂(19p13.3)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肝激酶B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liver kinase B1, STK11/LKB1)是目前唯一确定的致病基因。该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肠套叠、肠梗阻、癌变等。儿童期以合并肠套叠危害最大,而反复肠套叠易增加外科手术风险,从而对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该文对儿童PJS的临床特征、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2024 Vol. 26 (10): 1122-1126 [摘要] ( 1113 ) [HTML 1KB] [PDF 589KB] ( 769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