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对各种癫癎均有疗效,长期应用容易产生耐受性,本实验目的是寻找逆转氟西泮抗痫耐受性的药物,探讨神经肽Y(NPY)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对氟西泮抗痫耐受性的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根据干预药物的种类分为7组:氟西泮耐受组(无药物干预)、硝苯地平组、左乙拉西坦组、托吡酯组、氟马西尼组、L-NAME组、维生素B6组。通过尾静脉注射戊四唑来检测其耐受性,记录其戊四唑致惊厥的潜伏期和惊厥阈值。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中NPY表达,通过RT-PCR检测NPY2受体mRNA的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氟西泮耐受组的潜伏期缩短、惊厥阈值降低,海马中神经肽Y表达、NPY2受体的mRNA减少。而逆转耐受性后,托吡酯组的潜伏期延长了2倍,惊厥阈值升高了2倍,硝苯地平、左乙拉西坦、氟马西尼组潜伏期延长了1倍,惊厥阈值升高了1倍。氟马西尼组、硝苯地平组和托吡酯组 NPY2受体 mRNA与氟西泮耐受组比较,增加了1~2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硝苯地平、左乙拉西坦、托吡酯、氟马西尼能够逆转氟西泮抗癫癎的耐受性,NPY可能是介导其逆转耐受性因素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56-61]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