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22年 24卷 1期
刊出日期 2022-01-18

标准·方案·指南
新生儿疾病专题
论著·临床研究
综述
标准·方案·指南
1 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规范管理专家共识(2021) Hot!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众多,严重持续的低血糖会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早期规范的预防及临床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及低血糖所致脑损伤的发生率。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新生儿低血糖临床管理指南,不同医疗机构借鉴不同的国外指南对新生儿低血糖进行临床管理,差异性较大。为进一步规范新生儿低血糖临床管理,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了该共识。该共识针对胎龄35周及以上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监测和管理的相关临床问题提出了21条推荐意见。
2022 Vol. 24 (1): 1-13 [摘要] ( 6431 ) [HTML 1KB] [PDF 746KB] ( 4437 )
14 新生儿颅脑磁共振检查临床实践的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新生儿脑发育评估、脑损伤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为新生儿颅脑MRI的适应证和临床实践规范制定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包括:(1)疑似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感染、脑卒中,以及原因不明惊厥者应行颅脑MRI;颅脑MRI不纳入早产儿常规脑损伤筛查管理,当颅脑超声筛查有明确损伤证据时应行颅脑MRI进一步评估;对于颅脑超声未见异常的超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建议在纠正胎龄足月时行颅脑MRI;(2)新生儿颅脑MRI应尽量在非镇静状态下完成;(3)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优化检查条件,保障安全,危重患儿检查需严格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可应用磁共振兼容的转运培养箱和呼吸机;(4)目前新生儿颅脑MRI检查可选1.5 T或3.0 T设备,应用新生儿颅脑专用线圈以提高信噪比;常规扫描序列选择应遵循:至少包含轴位T1加权像、轴位T2加权像、弥散加权成像,以及矢状位T1加权像或T2加权像;(5)建议采用结构化或分级报告系统,通过双人审签报告、多中心协作等方式提高报告可靠性。
2022 Vol. 24 (1): 14-25 [摘要] ( 5264 ) [HTML 1KB] [PDF 759KB] ( 2984 )
新生儿疾病专题
26 生后早期床旁心脏超声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研究
刘太祥, 马晓路, 陈军津, 林慧佳, 王陈红, 陈鸣艳, 葛佳静, 施丽萍
目的 探讨出生早期床旁心脏超声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1例VLBWI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日龄≤3 d并且住院时间≥14 d。根据出生14 d及28 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直径大小分为3组:大PDA组(PDA直径≥2 mm)、小PDA组(PDA直径<2 mm)和PDA关闭组(PDA直径=0 mm),比较3组间生后72 h的心脏超声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生后72 h心脏超声参数预测生后14 d和28 d动脉导管持续开放(PDA直径≥2 mm)的价值。 结果 生后14 d时,大PDA组有17例,小PDA组11例,PDA关闭组23例;生后28 d时,大PDA组有14例,小PDA组9例,PDA关闭组26例。3组患儿间胎龄、出生体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及低血压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2 h的PDA直径、左肺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左心室输出量、左心室输出量/上腔静脉血流与生后14 d及28 d时动脉导管持续开放有关(P<0.05);左心房/主动脉根部直径与生后28 d时动脉导管持续开放有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生后72 h PDA直径预测生后14 d及28 d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841和0.927;其次是左肺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和0.833。 结论 生后72 h的床旁心脏超声指标,尤其是PDA直径及左肺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可预测VLBWI生后14 d和28 d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为后续PDA早期目标性治疗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
2022 Vol. 24 (1): 26-32 [摘要] ( 3177 ) [HTML 1KB] [PDF 656KB] ( 1184 )
26 生后早期床旁心脏超声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研究(英文翻译)
刘太祥, 马晓路, 陈军津, 林慧佳, 王陈红, 陈鸣艳, 葛佳静, 施丽萍

目的 探讨出生早期床旁心脏超声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1例VLBWI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日龄≤3 d并且住院时间≥14 d。根据出生14 d及28 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直径大小分为3组:大PDA组(PDA直径≥2 mm)、小PDA组(PDA直径<2 mm)和PDA关闭组(PDA直径=0 mm),比较3组间生后72 h的心脏超声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生后72 h心脏超声参数预测生后14 d和28 d动脉导管持续开放(PDA直径≥2 mm)的价值。 结果 生后14 d时,大PDA组有17例,小PDA组11例,PDA关闭组23例;生后28 d时,大PDA组有14例,小PDA组9例,PDA关闭组26例。3组患儿间胎龄、出生体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及低血压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2 h的PDA直径、左肺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左心室输出量、左心室输出量/上腔静脉血流与生后14 d及28 d时动脉导管持续开放有关(P<0.05);左心房/主动脉根部直径与生后28 d时动脉导管持续开放有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生后72 h PDA直径预测生后14 d及28 d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841和0.927;其次是左肺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和0.833。 结论 生后72 h的床旁心脏超声指标,尤其是PDA直径及左肺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可预测VLBWI生后14 d和28 d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为后续PDA早期目标性治疗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

2022 Vol. 24 (1): 26-32 [摘要] ( 1181 ) [HTML 119KB] [PDF 1304KB] ( 1009 )
33 超未成熟双胎儿临床救治结局及变化分析:一项广东省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石碧君, 李颖, 吴繁, 冯周善, 崔其亮, 杨传忠, 叶晓彤, 戴怡蘅, 梁伟怡, 叶秀桢, 莫镜, 丁璐, 吴本清, 陈宏香, 黎炽旺, 张喆, 荣箫, 沈薇, 黄为民, 杨冰岩, 吕峻峰, 黄辉文, 霍乐颖, 饶红萍, 严文康, 任雪军, 杨勇, 王方方, 刘东, 刁诗光, 刘晓燕, 孟琼, 王玉, 王斌, 张丽娟, 黄宇戈, 敖当, 李伟中, 陈洁玲, 陈艳玲, 李薇, 陈志凤, 丁月琴, 李晓瑜, 黄越芳, 林霓阳, 蔡扬帆, 韩莎莎, 金雅, 柳国胜, 万忠和, 班奕, 白波, 李广洪, 严越秀
目的 探讨广东省超未成熟双胎儿临床救治结局及变化趋势。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26家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入院的胎龄<28周双胎儿269对,按照入院年份分为前5年组和后5年组,双胎中以出生体重高低分为重婴和轻婴。收集孕母围生期和新生儿住院资料,分析前、后5年双胎儿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后5年组超未成熟双胎儿、双胎中重婴、双胎中轻婴的重度窒息发生率、出生头围低于前5年组(P<0.05)。后5年组超未成熟双胎儿均死亡的比例低于前5年组,且后5年组双胎中重婴、双胎中轻婴的病死率低于前5年组(P<0.05)。后5年组双胎中重婴、双胎中轻婴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前5年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高于前5年组(均P<0.05)。 结论 广东省26家三级甲等医院入院的胎龄<28周超未成熟双胎儿的存活率显著上升,且双胎内无论是重婴还是轻婴,发生重度窒息、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均明显下降,而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比例增加。伴随诊疗水平提升,未来需要由产前诊断、产科、新生儿科等组成多学科协作,共同制定科学的双胎妊娠管理策略。
2022 Vol. 24 (1): 33-40 [摘要] ( 3457 ) [HTML 1KB] [PDF 614KB] ( 1424 )
41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分析及发病预测模型的构建
王又平, 郑美玉, 肖晔莹, 曲洋明, 武辉
目的 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一个可以预测NEC发生并指导预防的评分表。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为NEC组(Bell Ⅱ期及以上)(n=298)和非NEC组(n=300),对NEC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明确NEC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构建预测NEC的列线图,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一致性指数(C指数)测量列线图的预测性能。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Ⅱ度及以上颅内出血、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母乳强化剂、输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比容>49.65%、平均红细胞体积>114.35 fL、平均血小板体积>10.95 fL是NE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益生菌、血小板分布宽度>11.8 fL是NEC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NEC风险的准确性良好,bootstrap校正的C指数为0.844。预测有无NEC的列线图总分最佳截断值为171.02分,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7%、80.5%。 结论 NEC发病风险预估列线图在指导NEC的早期预判及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22 Vol. 24 (1): 41-48 [摘要] ( 4170 ) [HTML 1KB] [PDF 754KB] ( 1821 )
49 产时抗菌药物预防治疗B族链球菌感染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的影响
彭周杰, 包蕾
目的 了解产时抗菌药物预防(intrapartum antibiotic prophylaxis,IAP)治疗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EONS)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GBS筛查阳性的494例孕产妇及其所分娩的52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孕产妇是否接受IAP治疗将新生儿分为IAP组(304例)和对照组(222例),比较两组间的各项临床指标、EONS发生率、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 结果 IAP组出现异常临床表现的患儿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IAP组EON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2)。IAP组和对照组EONS患儿血培养检测病原菌种类最多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3%)和GBS(3.2%)。IAP组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9)。 结论 IAP治疗虽可降低GBS阳性孕产妇所娩新生儿的EONS发生率,但IAP治疗后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率升高,提示应强化对EONS患儿血培养结果的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诊疗计划。
2022 Vol. 24 (1): 49-53 [摘要] ( 3416 ) [HTML 1KB] [PDF 538KB] ( 1211 )
54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病理进程的相关性研究
张雯婷, 陆琴, 丁洁珺, 顾猛
目的 探讨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足月儿循环系统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治疗响应的关系,探索其成为治疗靶标和治疗响应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出生3 d内、被诊断患有PPHN的足月新生儿30例为PPHN组,同时选取胎龄和日龄与PPHN患儿匹配的在新生儿科接受治疗或观察的非PPHN新生儿20例为对照,收集两组患儿治疗第1、7、14天的血清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中的L-精氨酸、ADMA及其同分异构体对称二甲基精氨酸(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SDMA)的含量。 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血清中ADMA和L-精氨酸的含量在前14 d内持续上升,而SDMA出现持续下降(P<0.05)。在第1天和第14天,对照组和PPHN组新生儿血清中的ADMA含量没有明显差别(P>0.05);在第7天,PPHN组患儿血清中ADM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DMA和L-精氨酸含量没有出现变化(P>0.05)。此外,PPHN患儿经过为期7 d的治疗,肺动脉收缩压仍高于35 mm Hg者的血清ADMA浓度显著高于肺动脉收缩压≤35 mm Hg者(P<0.05)。 结论 出生后前2周,足月儿循环系统中ADMA含量和ADMA/SDMA比值呈现持续增加的过程,PPHN病理进程加速这一过程,提示ADMA可能参与PPHN病理进程;高ADMA水平与PPHN治疗抵抗有关,提示抑制ADMA可能是提高PPHN治疗响应率的潜在药物干预靶标。
2022 Vol. 24 (1): 54-59 [摘要] ( 3017 ) [HTML 1KB] [PDF 587KB] ( 1135 )
6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胎龄28~34周早产儿外周静脉血细胞计数的影响
刘艳会, 梁琨
目的 探讨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对胎龄28~34周早产儿外周静脉血细胞计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母亲合并HDP的胎龄28~34周早产儿227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母亲无HDP的胎龄28~34周早产儿227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母亲妊娠期血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亚组(75例)、轻度子痫前期亚组(81例)、重度子痫前期亚组(71例);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亚组(113例)及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亚组(114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各亚组间早产儿生后第1天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组患儿生后第1天外周静脉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及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中,轻度子痫前期亚组、重度子痫前期亚组WBC计数、ANC、PLT计数均低于妊娠期高血压亚组(P<0.05);SGA亚组WBC计数、ANC、PLT计数低于AGA亚组(P<0.05)。 结论 HDP可对早产儿外周静脉血细胞计数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在母亲子痫前期及SGA早产儿中更为显著。
2022 Vol. 24 (1): 60-64 [摘要] ( 3180 ) [HTML 1KB] [PDF 504KB] ( 1044 )
65 无活力新生儿气管插管吸引胎粪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李开利, 唐成和
目的 探讨胎粪污染羊水(meconium stained amniotic fluid,MSAF)无活力新生儿生后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吸引胎粪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柘城县人民医院入住新生儿科MSAF无活力病例,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无吸引胎粪条件病例为对照组,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吸引胎粪病例为吸引组。分析比较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neonatal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气胸、肺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果 共纳入对照组80例,吸引组71例。两组MAS(11% vs 7%)、新生儿肺动脉高压(5% vs 4%)、气胸(3% vs 1%)及死亡(0% vs 1%)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引组需吸氧(16% vs 33%)、无创呼吸支持(25% vs 41%)和机械通气(10% vs 23%)的患儿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无创呼吸机时间[(58±24)h vs(83±41)h]、住院时间[6(4,8)d vs 7(5,10)d]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MSAF无活力新生儿生后立即气管插管吸引胎粪可减少出现轻度呼吸问题的呼吸支持时间,但并不能降低MAS发生率、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2022 Vol. 24 (1): 65-70 [摘要] ( 3402 ) [HTML 1KB] [PDF 526KB] ( 1567 )
71 抗氧化损伤因子在胎膜早破未足月儿胎盘中的表达及作用
王大鹏, 牛颖颖, 王昕琦, 金贞爱
目的 探讨抗氧化损伤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及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2020年在延边医院住院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30例,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32例,足月无胎膜早破新生儿35例。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三组胎盘组织炎症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rf2、HO-1及NQO1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胎盘组织中Nrf2、HO-1及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足月胎膜早破组和足月无胎膜早破组胎盘组织中Nrf2、HO-1及NQO1的阳性表达率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足月胎膜早破组胎盘组织中Nrf2、HO-1及NQO1的阳性表达率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与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胎盘组织中Nrf2、HO-1及NQO1的低水平表达可能与未足月胎膜早破有关,提示抗氧化损伤是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方向之一。
2022 Vol. 24 (1): 71-77 [摘要] ( 3060 ) [HTML 1KB] [PDF 1050KB] ( 958 )
论著·临床研究
78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刘萌萌, 吉玲, 董梦园, 朱逍帆, 王慧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气管内给药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BPD高危患儿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单纯应用PS,首剂200 mg/kg,根据病情再次给予PS剂量为每次100 mg/kg)62例和观察组(PS应用同常规组,每次应用PS时加入布地奈德0.25 mg/kg混匀气管内滴注)60例,比较分析两组早产儿PS应用次数、不同时间点呼吸机参数、用氧情况、BP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和纠正胎龄40周潮气呼吸肺功能。 结果 观察组PS应用2次或3次比例低于常规组(Ρ<0.05)。观察组给药后24 h、48 h、3 d、7 d及21 d的吸入氧浓度低于常规组,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总时间短于常规组,BP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例低于常规组(Ρ<0.05),两组间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 结论 与单纯使用PS相比,布地奈德联合PS方案治疗BPD高危早产儿可以减少PS的重复使用次数,降低呼吸机参数,缩短呼吸支持时间,降低BP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但未增加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可考虑推广使用。
2022 Vol. 24 (1): 78-84 [摘要] ( 4476 ) [HTML 1KB] [PDF 795KB] ( 1610 )
85 肝素结合蛋白对儿童重症感染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邓俊超, 赵芳丽, 乔莉娜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对儿童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 该研究系前瞻性观察研究。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因感染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严重脓毒症与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严重脓毒症组(49例)、脓毒症组(82例)和非重症感染组(33例),比较3组血浆HBP、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小板计数等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浆HBP水平对重症感染(包括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入院时的血浆HB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重症感染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及非重症感染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脓毒症组及非重症感染组(P<0.05)。血浆HBP水平诊断是否为重症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590,灵敏度为38.0%,特异度为82.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浆HBP水平在重症感染儿童中增高,其诊断重症感染的灵敏度较低,但特异度较高,可作为儿童重症感染判断的标志物之一。
2022 Vol. 24 (1): 85-89 [摘要] ( 3223 ) [HTML 1KB] [PDF 525KB] ( 1310 )
90 口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评估及过敏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
李芮, 董晓艳, 蒋鲲, 王超, 孙超, 袁浪, 董娜
目的 探讨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与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asal nitric oxide,nNO)检测值和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水平的关系,以及对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以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5~12岁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患儿,以及健康体检儿童共186例为研究对象:哮喘组52例,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60例,过敏性鼻炎组36例,对照组38例。比较各组FeNO、nNO及肺功能等指标。 结果 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哮喘组和过敏性鼻炎组的FeNO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和过敏性鼻炎组nNO值均高于对照组及哮喘组(P<0.05)。哮喘未控制组及部分控制组FeNO及nNO值均高于哮喘控制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NO可协助诊断哮喘患儿合并过敏性鼻炎(P<0.05),曲线下面积为0.91,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9.5%。 结论 FeNO与nNO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儿童哮喘控制情况;nNO检测可协助诊断哮喘患儿合并过敏性鼻炎。
2022 Vol. 24 (1): 90-95 [摘要] ( 3900 ) [HTML 1KB] [PDF 609KB] ( 1685 )
96 儿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定植或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林碧玉, 刘婧婷, 金凤玲
目的 系统评价儿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定植或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5月31日关于儿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定植或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累计1 501例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下列变量是儿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定植或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留置胃管(OR=4.91)、气管插管(OR=5.03)、中心静脉置管(OR=3.75)、留置导尿管(OR=4.11)、机械通气(OR=3.09)、重症监护室住院史(OR=2.39)、外科手术史(OR=3.22)、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史(OR=2.62)、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史(OR=3.82)、糖肽类抗生素使用史(OR=3.48)、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使用史(OR=2.87)、抗真菌药使用史(OR=2.48)、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史(OR=2.54)、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OR=2.10)。 结论 侵入性操作、重症监护室住院史、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抗生素使用史、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是儿童CRE定植或感染的危险因素。
2022 Vol. 24 (1): 96-101 [摘要] ( 3153 ) [HTML 1KB] [PDF 693KB] ( 1334 )
综述
102 子痫前期对母婴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玥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影响母婴健康。肠道菌群在人体代谢和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与许多疾病相关。研究表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可导致母亲肠道菌群的改变,甚至与子代肠道菌群的定植与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子痫前期对母婴肠道菌群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子痫前期相关母婴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2 Vol. 24 (1): 102-107 [摘要] ( 4452 ) [HTML 1KB] [PDF 493KB] ( 2050 )
108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谢可瑾, 董明月, 白静萱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一种因早产儿肺发育受阻和损伤而导致的慢性肺疾病,是造成早产儿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合并BPD的早产儿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一般早产儿。目前主要通过综合管理对BPD进行干预,包括合理的呼吸循环支持,恰当的肠内、外营养,咖啡因、糖皮质激素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等药物的应用和出院后的院外管理。近年来干细胞医学的不断进展为治疗BPD提供了新的思路。多项临床前试验已证实干细胞治疗在有效避免肺损伤的同时促进肺的生长和损伤修复。因此,该文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BPD的作用机制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022 Vol. 24 (1): 108-114 [摘要] ( 3641 ) [HTML 1KB] [PDF 568KB] ( 1156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