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23年 25卷 8期
刊出日期 2023-09-05

指南解读
专家讲座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实验研究
综述
多学科诊疗专栏
读者·作者·编者园地
指南解读
779 2022年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林梅, 张雪, 王亚云, 朱晓波, 薛江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管理需优化和改进。该文旨在介绍2022年欧洲新生儿RDS管理指南,重点介绍其更新要点。该指南对早产风险预测、产妇转诊、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以及RDS患儿的一般护理等方面的管理进行了优化。该指南主要适用于胎龄>24周新生儿RDS的管理。
2023 Vol. 25 (8): 779-784 [摘要] ( 3403 ) [HTML 1KB] [PDF 522KB] ( 2542 )
专家讲座
785 2021—2022年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盘点
李永珍, 吴小川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和预后异质性大,给SLE的诊断分型及同质性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为代表的新技术、新领域的出现,有助于SLE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物的深入挖掘,推动了SLE的精准诊疗。该综述总结2021—2022年度SLE最新研究数据和成果,对近2年相关的研究进行回顾及总结。
2023 Vol. 25 (8): 785-790 [摘要] ( 4109 ) [HTML 1KB] [PDF 528KB] ( 1927 )
论著·临床研究
791 MyD88TICAM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关联研究 Hot!
杨勇, 杨绥宇, 陈宗波, 刘俐
目的 探讨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和Toll样受体衔接分子1(Toll-like receptor adaptor molecule 1,TICAM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2015年8月—2017年9月在延安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375例CAP患儿和306例健康体检儿童的MyD88TICAM1基因的9个标签位点进行分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位点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与儿童CAP的关联。 结果 TICAM1基因rs11466711T/C位点多态性与儿童CAP易感性密切相关(P<0.05);rs35747610G/A位点AA基因型可显著降低CAP患儿并发脓毒症的风险(P<0.05);rs6510826G/A位点AA基因型与CAP患儿急性期C反应蛋白水平的增高显著关联(P<0.05)。MyD88基因rs7744A/G位点GG基因型能显著增加患儿发生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的风险(均P<0.05)。MyD88基因rs7744A/G位点与TICAM1基因的rs11466711T/C、rs2292151G/A、rs35299700C/T和rs35747610G/A位点之间存在多个与儿童CAP易感性、严重程度及并发脓毒症风险显著关联的相乘交互作用模式(均P<0.05)。 结论 MyD88TICAM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儿童CAP密切相关,对儿童CAP的发生及病情发展具有协同作用。
2023 Vol. 25 (8): 791-799 [摘要] ( 2428 ) [HTML 1KB] [PDF 620KB] ( 1055 )
791 MyD88TICAM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关联研究(英文翻译) Hot!
杨勇, 杨绥宇, 陈宗波, 刘俐
目的 探讨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和Toll样受体衔接分子1(Toll-like receptor adaptor molecule 1,TICAM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2015年8月—2017年9月在延安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375例CAP患儿和306例健康体检儿童的MyD88TICAM1基因的9个标签位点进行分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位点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与儿童CAP的关联。 结果 TICAM1基因rs11466711T/C位点多态性与儿童CAP易感性密切相关(P<0.05);rs35747610G/A位点AA基因型可显著降低CAP患儿并发脓毒症的风险(P<0.05);rs6510826G/A位点AA基因型与CAP患儿急性期C反应蛋白水平的增高显著关联(P<0.05)。MyD88基因rs7744A/G位点GG基因型能显著增加患儿发生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的风险(均P<0.05)。MyD88基因rs7744A/G位点与TICAM1基因的rs11466711T/C、rs2292151G/A、rs35299700C/T和rs35747610G/A位点之间存在多个与儿童CAP易感性、严重程度及并发脓毒症风险显著关联的相乘交互作用模式(均P<0.05)。 结论 MyD88TICAM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儿童CAP密切相关,对儿童CAP的发生及病情发展具有协同作用。
2023 Vol. 25 (8): 791-799 [摘要] ( 1121 ) [HTML 1KB] [PDF 0KB] ( 380 )
800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不同垂体发育状况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魏秀芳, 张越英, 晏智萍, 安静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不同垂体发育状况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患儿的治疗效果。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GH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垂体正中矢状高径将患儿分为垂体发育不良组(45例)、垂体正常组(31例)、垂体发育增大组(14例)。分析比较各组身高、生长速率、身高标准差分值、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以及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的差值(差值用△表示)。 结果 治疗后3组身高、生长速率、身高标准差分值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垂体发育不良组、垂体发育增大组△身高、△生长速率、△身高标准差分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均大于垂体正常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GH治疗不同垂体发育的GHD患儿均有促进骨生长、增加身高的作用,对垂体发育不良及增生患儿效果更明显,且安全性可靠。
2023 Vol. 25 (8): 800-804 [摘要] ( 2315 ) [HTML 1KB] [PDF 553KB] ( 1473 )
805 一种新的早产儿脑电发育成熟度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田艺丽, 方秀英, 王英杰, 毛健
目的 基于早产儿脑电活动特征建立一种新的早产儿脑电成熟度评价方法。 方法 前瞻性收集经后龄(postmenstrual age,PMA)25~36周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生后7 d内视频脑电图和同步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的监测资料。将aEEG与常规脑电图(conventional electroencephalography,cEEG)背景活动指标(aEEG+cEEG)按发育成熟规律赋分作为新的评价体系,并与单一aEEG评价方法比较,分析二者与胎龄(gestational age,GA)、PMA、头围的相关性。计算不同PMA早产儿aEEG+cEEG总分和aEEG总分的分值区间,比较组间差异。在不同评价者之间对新评分体系进行一致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52例早产儿。aEEG+cEEG总分、aEEG总分分别与GA、PMA、头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PMA和GA的相关系数均>0.9。aEEG+cEEG评价方法和单一aEEG评价方法在不同PMA早产儿中正常分值区间分别为:<28周组为13.0(11.0,14.0)、6.0(4.0,7.0)分,28~29+6周组为16.0(14.5,17.0)、8.0(6.0,8.0)分,30~31+6周组为18.0(17.0,21.0)、9.0(8.0,10.0)分,32~33+6周组为22.0(20.0,24.5)、10.0(10.0,10.8)分,34~36周组为26.0(24.5,27.5)、11.0(10.0,12.0)分。不同PMA早产儿组间aEEG+cEEG总分和aEEG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评价者之间应用该评分体系进行早产儿成熟度评价时一致性高(κ=0.86)。 结论 该研究所建立的脑电评分体系可以定量反映早产儿脑电发育的成熟度,不同PMA组间有很好的区分度,在不同评价者之间应用一致性高。
2023 Vol. 25 (8): 805-811 [摘要] ( 2326 ) [HTML 1KB] [PDF 719KB] ( 962 )
81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布局对极/超早产儿临床结局及神经发育的影响
魏璐, 何莎莎, 张先红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环境布局对极/超早产儿临床结局及神经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生后24 h内入院的304例极/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NICU不同环境布局将患儿分为两组,即集中式布局组(157例)和分散式布局组(147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结局和校正胎龄34~51+6周时婴儿运动表现测试评分结果。 结果 分散式布局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4.9% vs 62.4%)和颅内出血(17.7% vs 28.0%)的发生率低于集中式布局组(均P<0.05);分散式布局组治愈率高于集中式布局组(68.7% vs 56.7%,P<0.05)。在校正胎龄34~51+6周时,分散式布局组婴儿运动表现测试评分高于集中式布局组(P<0.05)。 结论 NICU分散式环境布局较集中式布局在极/超早产儿临床结局及早期神经发育方面显示出积极的影响。
2023 Vol. 25 (8): 812-817 [摘要] ( 2436 ) [HTML 1KB] [PDF 579KB] ( 1339 )
818 母亲妊娠糖尿病与子代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生风险的关联分析
刘贤, 郭程, 邹明扬, 冯芳媚, 梁思敏, 陈文雄, 武丽杰
目的 探讨母亲妊娠糖尿病暴露与子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发生的关联。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招募221例ASD儿童与400例健康儿童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形式收集儿童一般情况、家庭社会经济学特征、母亲孕产史、母亲孕期疾病暴露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母亲妊娠糖尿病暴露与子代ASD发生的关联,并探讨子代性别和妊娠糖尿病暴露对子代ASD的发生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结果 ASD组母亲妊娠糖尿病患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6.3% vs 9.4%,P=0.014)。校正性别、胎龄情况、出生方式、产次、母亲文化程度等变量后,母亲妊娠糖尿病暴露是子代ASD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8,95%CI:1.04~4.54,P=0.038);在校正以上变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孕早期复合维生素服用、孕前3个月叶酸服用和辅助生殖等变量后,结果趋势未发生改变,但未见统计学意义(OR=1.94,95%CI:0.74~5.11,P=0.183)。妊娠糖尿病暴露与子代性别对子代ASD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P<0.001);性别分层分析显示,仅在妊娠糖尿病母亲的男性子代中ASD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3.67,95%CI:1.16~11.65,P=0.027)。 结论 母亲妊娠糖尿病暴露可能增加子代ASD的发生风险;妊娠糖尿病暴露和子代性别对子代ASD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
2023 Vol. 25 (8): 818-823 [摘要] ( 3075 ) [HTML 1KB] [PDF 553KB] ( 1932 )
824 学龄前儿童听处理评估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应用研究
孙钰英, 祝慧琴, 刘潘婷, 林欢喜, 肖正路, 俞欣悦, 钱君, 池霞, 洪琴
目的 利用学龄前儿童听处理评估量表(以下称“听处理评估量表”)探讨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听处理(auditory processing,AP)特征。 方法 41例ADHD及41例典型发育(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进行听处理评估量表、SNAP-Ⅳ评定量表及学龄前持续性注意力测试(Conners' Kiddie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K-CPT)评估,分析比较两组儿童听处理评估量表得分差异及其与SNAP-Ⅳ评定量表和K-CPT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 ADHD组儿童听处理评估量表总分及除视觉注意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得分高于TD组(P<0.05)。ADHD儿童中,SNAP-Ⅳ评定量表的注意缺陷维度得分与听处理评估量表总分(rs 30条=0.531;rs 27条=0.627)及其听觉解码(rs=0.628)、听觉注意(rs=0.492)、沟通交流(rs=0.399)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SNAP-Ⅳ评定量表的多动冲动维度得分与听处理评估量表的多动冲动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s=0.429,P<0.05)。ADHD儿童的K-CPT注意力缺陷维度得分与听处理评估量表总分(rs 30条=0.574;rs 27条=0.485)及多动冲动维度得分(rs=0.602)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存在AP异常风险,应早期利用听处理评估量表对儿童的AP异常进行筛查评估。
2023 Vol. 25 (8): 824-830 [摘要] ( 2749 ) [HTML 1KB] [PDF 607KB] ( 1792 )
831 不同基因突变致肾单位肾痨及相关综合征患儿临床表型特点及基因分析
赵雪, 蒋丽君, 戎赞华, 窦志艳, 苏庆晓, 梁钰珩, 齐兴杰
目的 提高对肾单位肾痨(nephronophthisis,NPHP)及相关综合征患儿临床表型和基因特点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诊治的8例NPHP及相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8例NPHP患儿中,男5例,女3例,起病年龄15个月至12岁,就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肾功能异常。8例患儿中,2例以发育落后首发,2例以贫血为首发,2例为体检发现肾功能异常;肾外表现包括心血管异常2例,骨骼发育异常2例,肝功能异常1例,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内脏镜面转位1例。8例患儿肾脏B超均有结构改变,4例尿常规显示存在轻至中度蛋白尿。5例为NPHP1基因突变,NPHP3IFT140TTC21B基因突变各1例,共发现4个新突变位点。 结论 NPHP及相关综合征患儿常以发育落后或贫血为首发表现,部分患儿合并肾外表现。对不明原因肾功能异常患儿,应考虑到NPHP及相关综合征,高通量测序技术有助于明确诊断。
2023 Vol. 25 (8): 831-836 [摘要] ( 2355 ) [HTML 1KB] [PDF 754KB] ( 1422 )
837 儿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尹婷婷, 彭晓杰, 傅睿, 汪滢, 吕炎, 邓燕清, 付佳琦, 张智昊
目的 探讨儿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紫癜性肾炎(diffuse 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DEP-HSPN)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2006年1月—2021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44例DEP-HSPN和765例非DEP-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并进行比较。 结果 809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中DEP-HSPN 44例(5.4%),平均年龄(8±3)岁,男29例(65.9%),女15例(34.1%)。与非DEP-HSPN组相比,DEP-HSPN组起病至肾活检时间短、呼吸道感染及肉眼血尿多见,多为肾病综合征型,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分级、镜下血尿分级、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高,而血浆白蛋白及补体C3水平低,病理分级重,IgA以系膜区+毛细血管襻沉积为主,改良后半定量评分系统活动性积分高(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儿肾脏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EP-HSPN患儿起病急,临床表现和病理分级重,改良后半定量评分系统活动性积分高,但预后多数良好,与非DEP-HSPN患儿的肾脏完全缓解率相似。
2023 Vol. 25 (8): 837-842 [摘要] ( 2710 ) [HTML 1KB] [PDF 544KB] ( 1489 )
843 儿童重症监护室儿童慢性危重症的病因组成及预后分析
谭子锋, 李恩斯, 钟卫彬, 杨东茹, 马可泽, 赖志君, 陈素君, 郑曼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儿童慢性危重症(pediatric chronic critical illness,PCCI)的病因组成和转归。 方法 以2017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住院并达到PCCI诊断标准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病历资料及出院诊断,对其病因进行分类。收集并分析其住院期间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2017年1月—2022年12月儿童重症监护室3 955例住院患儿中,有321例(8.12%)符合PCCI诊断标准。321例PCCI患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71.3%,229例),其次为意外伤害(12.8%,41例)、手术后(5.9%,19例)、肿瘤/免疫系统疾病(5.0%,16例)、遗传/染色体疾病(5.0%,16例)。321例PCCI患儿中,好转出院249例(77.6%),家属要求出院37例(11.5%),在院死亡35例(10.9%)。死亡病例中,感染占74%(26/35),意外伤害占17%(6/35),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占6%(2/35),遗传/染色体疾病占3%(1/35)。2017—2022年PCCI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疾病中的占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5)。321例PCCI患儿中,婴幼儿148例(46.1%),学龄前儿童57例(17.8%),学龄期儿童54例(16.8%),青春期儿童62例(19.3%),其中婴幼儿组占比最高(P<0.05)。以上4个年龄组在院病死率分别为14.9%(22/148)、8.8%(5/57)、5.6%(3/54)、8.1%(5/62),其中婴幼儿组病死率最高,但4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CI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疾病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其主要病因为感染及意外伤害,引起PCCI患儿死亡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PCCI患病人群以婴幼儿为主,婴幼儿患者在院病死率相对较高。
2023 Vol. 25 (8): 843-848 [摘要] ( 2857 ) [HTML 1KB] [PDF 550KB] ( 1384 )
849 成都地区Omicron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分析
蒋静, 杨梅, 李德渊, 乔莉娜, 张海洋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8日—9月21日于成都市方舱医院隔离治疗的226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过程中有无临床症状将其分为无症状感染组和轻症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及转归的差异。 结果 226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中无症状感染71例(31.4%),轻症155例(68.6%)。临床症状以发热(61.3%,95/155)、咳嗽(59.4%,92/155)最常见。188例(83.2%)儿童接种过疫苗。核酸转阴时间为6∽26 d,核酸转阴率为58.0%(131/226)。不同年龄组患儿在性别、前期症状、临床分型、核酸复阳率、核酸转阴率及住院时长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感染组和轻症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疫苗接种、连花清瘟颗粒的使用、核酸转阴率、核酸复阳率、住院时长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都地区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临床症状轻微,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对各年龄段儿童健康威胁均小,总体预后良好。
2023 Vol. 25 (8): 849-854 [摘要] ( 2074 ) [HTML 1KB] [PDF 561KB] ( 1051 )
论著·实验研究
855 肠道微生物稳态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模型造血系统的影响
王姗姗, 蔡金洋, 史爱武, 曹彦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大鼠模型造血系统的影响。 方法 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NEC组),每组6只。采用配方奶结合缺氧和冷刺激构建NEC新生大鼠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肠组织及造血相关器官病理变化;检测各组血常规;免疫组化法检测造血相关器官中特定细胞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特定细胞的变化;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分析各组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丰度。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EC组肠组织充血坏死,肠绒毛破损、萎缩脱落,NEC病理评分显著增加;NEC组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EC组脾脏、胸腺、骨髓的有核细胞及肝脏的嗜碱性细胞核的小细胞聚集体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NEC组肝脏中CD71+红系祖细胞显著减少,脾脏、骨髓中的CD45+白细胞及胸腺中的CD3+ 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骨髓中CD45+CD3-CD43+SSChi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NEC组肠道菌群组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NEC组利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而埃希菌-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取代利乳杆菌属成为优势菌属。 结论 NEC新生大鼠模型存在多谱系造血异常,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稳态失衡及致病菌属埃希菌-志贺菌属的异常扩增有关。
2023 Vol. 25 (8): 855-863 [摘要] ( 3171 ) [HTML 1KB] [PDF 1888KB] ( 1612 )
综述
864 褪黑素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刘一勋, 夏世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足月儿死亡和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尚无根治措施。亚低温治疗(therapeutic hypothermia,TH)是新生儿监护病房中HIE的标准疗法,但在偏远地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确定。褪黑素(melatonin,MT)是一种主要由松果体分泌的吲哚类内分泌激素,能够轻易穿透血脑屏障。通过受体和非受体机制,MT发挥抗氧化、抗炎效果,参与调控细胞器功能、抑制细胞死亡。可靠的安全性及临床(前)结果使MT被认为是治疗HIE有前景的药物之一。该文就MT联合TH治疗HIE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3 Vol. 25 (8): 864-869 [摘要] ( 2910 ) [HTML 1KB] [PDF 962KB] ( 1833 )
870 维生素D在克罗恩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外源性补充作用
夏雨, 周娟, 赵红梅, 游洁玉
维生素D不仅可调节钙磷代谢,还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CD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通过调节肠道免疫、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肠纤维化、增强对英夫利西单抗的应答、调节肠道菌群等途径改善CD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外源性维生素D补充在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同时可以诱导疾病的缓解。但目前仅有少数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维生素D在CD中的治疗效果,有关维生素D最佳的补充形式、具体的补充剂量及需要维持的最佳血清浓度尚未明确。该文主要讨论维生素D在CD的作用机制及外源性维生素D补充对CD的有益作用。
2023 Vol. 25 (8): 870-876 [摘要] ( 2365 ) [HTML 1KB] [PDF 1080KB] ( 1080 )
87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概况
刘惠芬, 孙文玉, 陈强, 陈柏宇, 毕鸿雁
自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正影响着普通人的身心健康,其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可能存在更严重的潜在危害。该文就COVID-19流行期间ASD儿童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ASD儿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2023 Vol. 25 (8): 877-883 [摘要] ( 2001 ) [HTML 1KB] [PDF 591KB] ( 1017 )
多学科诊疗专栏
884 新生儿先天性肝血管瘤伴动静脉瘘导致心功能不全1例
何玥, 孙松, 杨琳, 周建国, 张蓉, 张澜
患儿女,3日龄,因生后气促3 d入院。患儿为胎龄36+2周早产儿。产前胎儿超声提示胎儿肝血管发育异常,生后即出现呼吸急促,需要呼吸支持。胸部X线检查提示心影增大,心脏彩超提示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肝脏超声、腹部增强CT明确诊断为肝血管瘤伴动静脉瘘。19日龄时在全身麻醉下行肝动脉结扎术,术后心功能好转出院。基因检测显示ACVRL1基因变异,该变异来自患儿母亲。该文主要介绍1例由肝血管瘤伴肝动静脉瘘导致新生儿心功能不全病例,以及对该疾病的多学科诊疗。
2023 Vol. 25 (8): 884-888 [摘要] ( 2716 ) [HTML 1KB] [PDF 696KB] ( 2027 )
读者·作者·编者园地
889 关于“MyD88TICAM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关联研究”一文的专家点评
周熙惠
2023 Vol. 25 (8): 889-889 [摘要] ( 1266 ) [HTML 1KB] [PDF 264KB] ( 1147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