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期刊首页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专家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审稿系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稿约
本刊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关于作者署名问题
各阶段稿件状态说明
在线投稿无法点击子菜单问题
优先出版
最新期刊
过刊浏览
2023年 25卷 9期
刊出日期 2023-09-15
标准·方案·指南
论著·临床研究
综述
多学科诊疗专栏
会议纪要
标准·方案·指南
889
抗癫痫发作药物不良反应管理指南(2023)
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中国抗癫痫协会精准医学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专业委员会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为规范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 ASM)不良反应的管理,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癫痫协会精准医学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了“抗癫痫发作药物不良反应管理指南(2023)”,对于ASM在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胎儿方面的不良反应管理,解答了13个临床问题,以期指导我国各医疗机构的癫痫专科、儿童神经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
2023 Vol. 25 (9): 889-900 [
摘要
] (
3450
) [
HTML
1KB] [
PDF
724KB] (
3332
)
论著·临床研究
901
两种脂肪乳剂不同肠外营养时间对早产儿临床结局影响的比较: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
Hot!
林榕, 杨庆, 王雅森, 沈蔚, 林新祝, 宋思雨, 孔娟, 吴繁, 杨冬, 白瑞苗, 李占魁, 宋诗蓉, 于文婷, 毛健, 张伊佳, 张娟, 童笑梅
目的 比较两种脂肪乳剂不同肠外营养时间对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中/长链脂肪乳(medium/long-chain triglyceride fat emulsion,简称MCT/LCT)组和多种油脂肪乳[含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酯、橄榄油、鱼油(soybean oil,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 olive oil, and fish oil),简称SMOF]组。根据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5~21 d、22~28 d、≥29 d)分层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特征、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和临床结局。 结果 与MCT/LCT组相比,SMOF组肠外营养持续时间分别为15~21 d、22~28 d、≥29 d的早产儿住院期间甘油三酯的峰值水平均较低(
P
<0.05)。logistic回归趋势性分析显示,随着肠外营养时间延长,MCT/LCT组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holestasis, PNAC)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的发生风险均明显增高(
P
<0.05),脑损伤的发生风险无明显变化(
P
>0.05);SMOF组早产儿随着肠外营养时间延长,PNAC及BPD的发生风险均无明显变化(
P
>0.05),而脑损伤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
P
=0.006)。 结论 与MCT/LCT相比,SMOF具有较好的脂质耐受性;随着肠外营养持续时间延长,SMOF不增加PNAC、BPD的发生风险,且对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表明在需要长期肠外营养的早产儿中使用SMOF优于MCT/LCT。
2023 Vol. 25 (9): 901-908 [
摘要
] (
2302
) [
HTML
1KB] [
PDF
651KB] (
1297
)
909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 min低Apgar评分的危险因素: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
目的 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 min低Apgar评分(≤7分)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多中心临床数据库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按生后1 min Apgar评分分为低Apgar评分组(Apgar评分≤7分)和正常Apgar评分组(Apgar评分>7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生后1 min低Apgar评分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分析评价相关指标对生后1 min低Apgar评分的预测价值。 结果 纳入1 809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1 min低Apgar评分发生率为52.90%(957/1 8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越大,患儿出现1 min低Apgar评分的风险越小(
OR
=0.853,
P
<0.05);出生体重越大,患儿出现1 min低Apgar评分的风险越小(
OR
=0.999,
P
<0.05);羊水异常的患儿出现1 min低Apgar评分的风险较高(
OR
=1.646,
P
<0.05);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儿出现1 min低Apgar评分的风险较低(
OR
=0.502,
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羊水异常和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4个指标联合预测出现1 min低Apgar评分的灵敏度为0.554,特异度为0.680。 结论 低胎龄、低出生体重、羊水异常可增加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 min低Apgar评分的风险,产前积极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利于降低生后1 min低Apgar评分的风险。
2023 Vol. 25 (9): 909-914 [
摘要
] (
2266
) [
HTML
1KB] [
PDF
602KB] (
1478
)
915
预测极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魏欣雨, 张静, 郝庆飞, 杜延娜, 程秀永
目的 探讨极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 EO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EO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科的344例极早产儿,按7∶3的比率随机分为训练集(241例)和验证集(103例)。训练集根据是否发生EOS分为EOS组(
n
=64)和非EOS组(
n
=17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极早产儿EOS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并由验证集进行验证。分别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净收益。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产房气管插管、羊水粪染、生后首日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绒毛膜羊膜炎是极早产儿EO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训练集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95%
CI
:0.888~0.963),验证集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96(95%
CI
:0.694~0.898),表明模型的区分度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
P
=0.621)。校准曲线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提示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结论 胎龄、产房气管插管、羊水粪染、生后首日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绒毛膜羊膜炎与极早产儿EOS的发生独立相关;根据这些因素构建的极早产儿EO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2023 Vol. 25 (9): 915-922 [
摘要
] (
2040
) [
HTML
1KB] [
PDF
855KB] (
1609
)
923
26例儿童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的脑电图分析
张伊, 丁昌红, 李华, 王晓慧, 陈春红, 方方
目的 探讨儿童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ebrile infection-related epilepsy syndrome, FIRES)的脑电图特征及演变,有助于该病的诊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6例FIRES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26例(100%)患儿病初均有发热,病程早期出现抽搐,很快演变为惊厥持续状态,22例(85%)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全部患儿急性期脑电图正常背景活动消失,发作间期为弥漫性慢波和多灶性棘慢波;发作期表现为游走性局灶性低波幅快节律起始的特征性发作模式。慢性期脑电图背景活动逐渐恢复,异常波相对局限;发作期表现为局灶性慢波节律起始的图形。4例(15%)患儿监测到极度δ刷。 结论 FIRES患儿的急性期、慢性期脑电图存在特征性表现,对疾病诊断和分期有一定提示意义。极度δ刷可能是FIRES患儿特征性标志之一。
2023 Vol. 25 (9): 923-928 [
摘要
] (
2531
) [
HTML
1KB] [
PDF
1125KB] (
1300
)
929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交感皮肤反应的特点分析
靳梅, 刘静, 刘康, 赵力搏, 赵紫薇, 孙素真
目的 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SSR)对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11月收治的25例GBS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诊断为抽动障碍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间SSR的特点,并分析SSR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onomic dysfunction, AD)、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GBS组患儿急性期SSR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P
<0.001)。联合SSR和神经传导早期(发病2周内)诊断GBS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4%、100%和93%。SSR异常患儿AD比例及疾病高峰时Hughes评分与SSR正常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短期(发病1个月)预后不良患儿SSR测定全部(7/7)异常。 结论 SSR可以用于早期辅助诊断儿童GBS和监测疾病治疗情况。
2023 Vol. 25 (9): 929-935 [
摘要
] (
2096
) [
HTML
1KB] [
PDF
779KB] (
1213
)
936
8例散发儿童肉毒中毒的临床特点及神经电生理分析
彭琴玲, 王平, 胡南
目的 探讨儿童肉毒中毒的临床特点和神经电生理结果,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2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8例肉毒中毒儿童的临床资料。 结果 8例患儿均有对称性颅神经麻痹和四肢弛缓性麻痹,呈下行性;7例出现呼吸肌麻痹。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5例;高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递增超过40.0% 6例;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呈短时程、低波幅及多位相4例。 结论 儿童肉毒中毒的主要临床特征为从颅神经开始的对称性、下行性弛缓性麻痹,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其电生理异常有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高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递增,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呈短时程、低波幅、多位相。
2023 Vol. 25 (9): 936-940 [
摘要
] (
1936
) [
HTML
1KB] [
PDF
759KB] (
1416
)
941
补体C3对儿童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彭智慧, 颜海鹏, 卢秀兰, 张新萍, 黄娇甜, 肖政辉
目的 分析补体C3在脓毒症患儿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补体C3对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9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29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诊断脓毒症后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
n
=471)和死亡组(
n
=58);按入院诊断脓毒症24 h内补体C3的中位数(0.77 g/L)分为C3正常组(
n
=273)和C3降低组(
n
=256)。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差异,分析补体C3对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死亡组补体C3水平较存活组明显降低(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ediatric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p-SOFA)得分高和补体C3低与脓毒症患儿死亡密切相关(
P
<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SOFA与补体C3的联合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52,高于p-SOFA、补体C3单项指标的预测价值(
P
<0.05)。 结论 补体C3可作为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指标;p-SOFA联合补体C3对脓毒症患儿死亡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2023 Vol. 25 (9): 941-946 [
摘要
] (
1978
) [
HTML
1KB] [
PDF
587KB] (
836
)
947
儿童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孙娟, 李明霞, 杜天华, 王怀立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P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临床特征并归纳分析。 结果 共纳入92例AP患儿,男女比例1∶1;平均发病年龄为(9±4)岁,青春期(34%,31/92)和学龄前期(33%,30/92)儿童多见,婴幼儿少见(7%,6/92)。病因从多至少依次是药物性(40%,37/92)、胆源性(18%,17/92)、饮食性(14%,13/92)、特发性(13%,12/92)、外伤(9%,8/92)和感染性(5%,5/92)。轻、中度重症和重度依次占68%(63/92)、21%(19/92)和11%(10/92)。62例(67%)完成腹部B超,阳性率为66%(41/62);67例(73%)完成腹部CT,阳性率为90%(60/67);20例(22%)完成磁共振胆胰管成像,阳性率为95%(19/20)。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的D-二聚体、降钙素原和淀粉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病因患儿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尿素氮、白蛋白和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89例(97%)患儿预后较好。 结论 儿童AP首要病因是药物性,以轻度为主。腹部CT在儿童AP诊断中的检查率和阳性率均较高,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的特异性最强;实验室检查指标有助于AP严重程度和病因判断。儿童AP预后较好。
2023 Vol. 25 (9): 947-952 [
摘要
] (
2229
) [
HTML
1KB] [
PDF
548KB] (
1738
)
953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婴儿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刘选成, 谷名晓, 孙萌, 江倩男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患儿婴儿期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的临床特征及病原体特点。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BPD早产儿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同等例数的非BPD早产儿为对照,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肺功能指标及呼吸道病原学结果。 结果 与非BPD组相比,BPD组患儿胎龄、体重小,更容易出现气促、喘息及发绀,喘息缓解时间长(
P
<0.05)。肺功能检查方面,与非BPD组相比,BPD组患儿每公斤体重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25%潮气量呼气流量、50%潮气量呼气流量、75%潮气量呼气流量均降低,而呼吸频率增快(
P
<0.05)。BPD组患儿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高于非BPD组(
P
<0.05)。 结论 BPD患儿婴儿期下呼吸道感染后需更关注气促、喘息及发绀等临床特征,肺功能表现为阻塞性改变及小气道功能障碍,呼吸道病原更易检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
2023 Vol. 25 (9): 953-958 [
摘要
] (
2047
) [
HTML
1KB] [
PDF
533KB] (
1114
)
959
奥马珠单抗治疗血清总IgE>1 500 IU/mL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儿童的前瞻性研究
罗明鑫, 华山, 魏文
目的 评估奥马珠单抗治疗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1 500 IU/mL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儿童的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5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儿童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总IgE水平及是否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分为对照组(总IgE>1 500 IU/mL,未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正常治疗组(总IgE水平在30~1 500 IU/mL之间,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及超高IgE治疗组(总IgE>1 500 IU/mL,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分析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前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 C-ACT)评分、急性发作患儿比例、IgE水平、肺功能指标、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浓度的差异。 结果 治疗第8周时,正常治疗组、超高IgE治疗组C-AC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FEV
1
)占预测值百分比(FEV
1
%pred)、FEV
1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FEV
1
/FVC)、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 PEF)占预测值百分比(PEF%pred)较对照组高,急性发作患儿比例、FeNO浓度较对照组低(
P
<0.05);超高IgE治疗组和正常治疗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第16周时,正常治疗组、超高IgE治疗组C-ACT评分、FEV
1
%pred、FEV
1
/FVC、PEF%pred、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25% of forced vital capacity exhaled, FEF
25
)占预测值百分比(FEF
25
%pred)较对照组高,急性发作患儿比例、FeNO浓度较对照组低(
P
<0.05);超高IgE治疗组和正常治疗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奥马珠单抗治疗血清总IgE水平超过1 500 IU/mL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儿童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与治疗血清总IgE水平在30~1 500 IU/mL之间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儿童疗效无明显差异。
2023 Vol. 25 (9): 959-965 [
摘要
] (
1968
) [
HTML
1KB] [
PDF
562KB] (
1300
)
96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苗接种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
徐龙伟, 曹峰, 仝瑞防, 王臣玉, 张迎辉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苗接种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12月住院的3~17岁初诊ITP患儿COVID-19疫苗接种情况与临床资料。比较ITP患儿发病前12周内、12周前接种及未接种COVID-19疫苗3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ITP发病前<4周、4~<8周、8~<12周、≥12周接种疫苗及未接种疫苗5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变化。采用病例对照设计进行疾病发生风险估计:选取同时期该院急诊科住院的387例3~17岁骨折儿童作为对照组,与ITP患儿发病前12周、8周、4周疫苗暴露情况比较以估计ITP发生风险。 结果 129例ITP患儿中,发病前12周内、12周前接种及未接种COVID-19疫苗3组年龄、性别、前驱感染率、初诊血小板计数绝对值、初诊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出血评分、抗核抗体阳性率、治疗4 d后血小板计数绝对值、复发率及病程持续≥3个月患儿比例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发病前<4周、4~<8周、8~<12周、≥12周接种及未接种疫苗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补体成分3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风险估计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12周内、8周内及4周内COVID-19疫苗接种均不引起ITP发生风险增加(
P
>0.05)。 结论 COVID-19疫苗接种不引起ITP发生风险增加。
2023 Vol. 25 (9): 966-970 [
摘要
] (
1958
) [
HTML
1KB] [
PDF
562KB] (
1300
)
971
32例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药物治疗疗效分析
张海霞, 董洁, 黄娇甜, 张可圆, 卢秀兰, 赵昕, 肖昌琼
目的 分析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 STSS)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23年4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和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细菌培养证实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且符合STSS诊断标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治疗疗效。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4组:标准组(含青霉素的方案)、A组(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利奈唑胺)、B组(碳青霉烯类、广谱抗生素、糖肽类/利奈唑胺单用或联用,但除外A组的方案)、C组(大环内酯类/未使用抗菌药物)。 结果 共纳入32例STSS患儿。药敏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标准组、A组、B组、C组4组间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标准组有效率最高(100%),A组、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为40%、40%、0%。 结论 使用含青霉素的抗菌方案可提高儿童STSS治疗疗效。
2023 Vol. 25 (9): 971-975 [
摘要
] (
2060
) [
HTML
1KB] [
PDF
561KB] (
1422
)
976
儿童期创伤与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钟莹彦, 李雨婷, 陈如梦, 从恩朝, 徐一峰
目的 研究儿童期创伤与青少年游戏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青少年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开展横断面研究,对河南省一所高中2 664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人口学调查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版、自我控制量表及青少年游戏成瘾量表。以自我控制5个维度为中介变量,使用Bootstrap法检验并列中介效应。 结果 2 664名青少年中,471名(17.68%)存在游戏成瘾行为。儿童期创伤得分与游戏成瘾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01),与自我控制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
P
<0.01)。自我控制各维度得分与游戏成瘾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
P
<0.01),在儿童期创伤与游戏成瘾间起并列中介作用,其中节制娱乐(占总效应15.6%)与抵制诱惑(占总效应10.6%)的中介效应较强。 结论 儿童期创伤可通过降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来增加游戏成瘾的风险。减少儿童期创伤可以培养青少年自控能力和预防游戏成瘾的发生。
2023 Vol. 25 (9): 976-981 [
摘要
] (
2157
) [
HTML
1KB] [
PDF
606KB] (
1616
)
综述
982
胎龄<34周早产儿一氧化氮吸入的研究进展
梁国宝, 林新祝
一氧化氮作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的信使分子,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 iNO)能够扩张肺部血管,降低肺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力,而对体循环压力没有影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iNO用于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已证实对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和低氧性呼吸衰竭具有明显效果。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iNO用于胎龄<34周早产儿的超适应证治疗越来越多。该文就iNO治疗胎龄<34周早产儿的有效性、安全性、应用时机、剂量、撤离方式和与血管活性药物联合使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3 Vol. 25 (9): 982-988 [
摘要
] (
2273
) [
HTML
1KB] [
PDF
551KB] (
1642
)
多学科诊疗专栏
989
新生儿期起病的罕见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
王子鸣, 邓英平, 施元美, 王来栓, 孙松, 谢新宝, 赵璐, 王宏胜, 李志华
患儿,男,1个月14 d,因腹胀2周,加重3 d入院。患儿生后曾有脐炎病史,体格检查示腹胀明显、腹壁静脉显露、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肝脏超声及CT均提示门静脉肝内段及肝脏左中右静脉肝内段不显影、管腔闭塞、周边纤维增生,临床诊断为脐炎引发的肝窦阻塞综合征。入院后12 d患儿出现大量血性腹水,继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呼吸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后临床死亡。该文对新生儿期起病的肝窦阻塞综合征的诊断思路及多学科诊疗进行重点描述,并总结肝大、腹水的鉴别思路。
2023 Vol. 25 (9): 989-994 [
摘要
] (
2057
) [
HTML
1KB] [
PDF
542KB] (
1024
)
会议纪要
995
亚太儿科医学大会(2023)暨亚太卫生健康协会第三届儿科医学分会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刘敬, 臧莉莉
2023 Vol. 25 (9): 995-995 [
摘要
] (
1147
) [
HTML
1KB] [
PDF
231KB] (
930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