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期刊首页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专家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审稿系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稿约
本刊英文摘要写作要求
关于作者署名问题
各阶段稿件状态说明
在线投稿无法点击子菜单问题
优先出版
最新期刊
过刊浏览
2024年 26卷 9期
刊出日期 2024-09-13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罕见病研究
论著·实验研究
病例报告
综述
论著·临床研究
899
母亲
MTR
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围孕期叶酸补充的交互作用与子代室间隔缺损的关联研究
Hot!
阮霄睿, 孙梦婷, 魏剑晖, 罗曼君, 刘涵君, 唐嘉鹏, 李柳萱, 秦家碧
目的 探讨母亲
MTR
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围孕期叶酸补充的交互作用与子代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的关联。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招募426例1岁以内VSD患儿母亲和740例同年龄段健康婴儿母亲。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母亲相关暴露信息,并采集其血液标本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逆概率加权法处理后logistic回归分析位点与VSD的关联。使用叉生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位点与叶酸补充间的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 结果 母亲
MTR
基因rs6668344位点CT和TT型增加了子代对VSD的易感性(
P
<0.05)。rs3768139位点GC和CC型、rs1050993位点AG和GG型、rs4659743位点AT和TT型、rs3768142位点GG型、rs3820571位点GT和TT型与VSD发生风险降低有关(
P
<0.05)。rs6668344位点变异与叶酸补充对VSD存在拮抗相乘交互作用(
P
<0.05)。 结论 母亲
MTR
基因多态性与子代VSD发生显著相关。rs6668344位点变异者围孕期叶酸补充可降低其子代VSD易感性,提示遗传高风险人群更应补充叶酸以预防子代VSD的发生。
2024 Vol. 26 (9): 899-906 [
摘要
] (
1654
) [
HTML
1KB] [
PDF
640KB] (
1063
)
907
胎龄<32周极低出生体重儿初始无创通气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吴文文, 戎惠, 程锐, 杨洋, 沈飞
目的 研究胎龄<32周极低出生体重儿初始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失败相关危险因素及不良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2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收治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依据生后初始NIV结局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析NIV失败危险因素及不良预后。 结果 共纳入817例患儿,男性453例(55.4%),失败139例(17.0%)。失败组胎龄、出生体重、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成功组(
P
<0.05)。失败组入NICU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比例、NIV最大呼气末正压,以及初始NIV全过程中达到所需最高吸入气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FiO
2
)≥30%、≥35%、≥40%比例均高于成功组(
P
<0.05)。胎龄(
OR
=0.671,95%
CI
:0.581~0.772)、入NICU诊断RDS(
OR
=1.955,95%
CI
:1.181~3.366)和初始NIV全过程中达到所需最高FiO
2
≥30%(
OR
=2.053,95%
CI
:1.106~4.044)是胎龄<32周极低出生体重儿初始NIV失败的危险因素(
P
<0.05)。失败组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气胸、早产儿视网膜病、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重度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长和总费用均高于成功组(
P
<0.05)。 结论 小胎龄、入NICU诊断RDS以及初始NIV全过程中达到所需最高FiO
2
≥30%是胎龄<32周极低出生体重儿初始NIV失败的高危因素,初始NIV失败将显著增加该人群不良结局的风险。
2024 Vol. 26 (9): 907-913 [
摘要
] (
1618
) [
HTML
1KB] [
PDF
701KB] (
1017
)
914
儿童Ⅲ~Ⅴ型无症状性狼疮性肾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沈田, 何庆南, 章沁, 曹艳, 党西强, 吴小川, 李晓燕
目的 分析儿童Ⅲ~Ⅴ型无症状性狼疮性肾炎(silent lupus nephritis, SLN)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特征。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5月—2023年4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确诊的30例SLN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肾脏病理分型分为Ⅱ型组(12例)和Ⅲ~Ⅴ型组(18例),分析Ⅲ~Ⅴ型SLN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预后特征。 结果 30例SLN患儿,中位随访时长61.50个月,Ⅱ型组和Ⅲ~Ⅴ型组患儿停用糖皮质激素比例、达到用药狼疮低疾病活动状态比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年下降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Ⅱ型组有3例患儿达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1期,Ⅲ~Ⅴ型组有8例达到CKD 1期,4例达到CKD 2期。26例女性SLN患儿中,Ⅲ~Ⅴ型组血清补体C3水平低于Ⅱ型组(
P
<0.05)。SLN患儿、女性SLN患儿血清C3水平与肾脏中IgA、IgG和C3免疫复合物荧光强度呈负相关(
P
<0.05),女性SLN患儿血清C3水平还与肾脏病理活动性指数呈负相关(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和低血清补体C3水平是儿童Ⅲ~Ⅴ型SLN发生的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 SLN患儿中Ⅲ~Ⅴ型并不少见,远期仍有肾功能进展的风险,女性和低血清补体C3水平是儿童Ⅲ~Ⅴ型SLN的危险因素。
2024 Vol. 26 (9): 914-920 [
摘要
] (
1412
) [
HTML
1KB] [
PDF
623KB] (
893
)
921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识别
高洁, 陈朝英, 涂娟, 耿海云, 李华荣, 孙金山, 王楠楠, 黄永莉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PNS)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肾脏损伤因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 KIM-1)在PNS儿童并发AKI早期识别中的作用。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PN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47例)及非AKI组(16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NS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各组间患儿尿KIM-1、NGAL水平与AKI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PNS患儿并发AKI的发病率为2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消化道感染、大量蛋白尿是PNS患儿并发AKI的危险因素(
P
<0.05)。AKI患儿尿KIM-1、NGAL水平高于非AKI组(
P
<0.05),且AKI 2期亚组、AKI 3期亚组尿NGAL、KIM-1水平高于AKI 1期亚组(
P
<0.017)。 结论 KIM-1和NGAL可作为早期诊断PNS患儿合并AKI的生物标志物。确定PNS患儿并发AKI的重点监测人群,加强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2024 Vol. 26 (9): 921-925 [
摘要
] (
1682
) [
HTML
1KB] [
PDF
560KB] (
836
)
926
肾磷阈在儿童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陶佳琪, 陈颖
目的 探讨肾磷阈,即肾小管最大磷重吸收率与肾小球滤过率的比值(ratio of tubular maximum reabsorption of phosphate to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TmP/GFR)在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XLH)患儿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为XLH的83例患儿,收集初诊及随访数据,探讨TmP/GFR与佝偻病严重程度、钙磷代谢指标及磷酸盐治疗量的相关性。根据是否发生肾钙质沉着症将患儿分为肾钙质沉着组(
n
=47)和非肾钙质沉着组(
n
=36),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XLH患儿并发肾钙质沉着症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估TmP/GFR对XLH患儿并发肾钙质沉着症的预测价值。 结果 83例 XLH 患儿初诊时TmP/GFR为(0.78±0.21)mmol/L,个体差异很大(范围:0.28~1.24 mmol/L)。TmP/GFR与XLH患儿佝偻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P
>0.05)。甲状旁腺激素与TmP/GFR呈负相关(
r
s
=-0.020,
P
=0.008),血磷(
r
s
=0.384,
P
<0.001)、血钙(
r
s
=0.251,
P
<0.001)及25羟维生素D(
r
s
=0.179,
P
<0.001)与TmP/GFR呈正相关,TmP/GFR与碱性磷酸酶(
r
s
=-0.002,
P
=0.960)及磷元素治疗剂量(
r
s
=0.012,
P
=0.800)无显著相关性。肾钙质沉着组的血钙和TmP/GFR均明显低于非肾钙质沉着组(
P
<0.05),而甲状旁腺激素和尿钙浓度均明显高于非肾钙质沉着组(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P/GFR和尿钙浓度与XLH患儿并发肾钙质沉着症密切相关(
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mP/GFR、尿钙浓度以及两者联合检测预测XLH患儿并发肾钙质沉着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6、0.679、0.761。 结论 TmP/GFR可以作为诊断儿童XLH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它并不具备反映佝偻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的能力,无法作为判断传统治疗疗效的指标。尿钙浓度和TmP/GFR对XLH患儿并发肾钙质沉着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评估XLH患儿发生肾钙质沉着症的风险提供参考。
2024 Vol. 26 (9): 926-932 [
摘要
] (
1406
) [
HTML
1KB] [
PDF
1026KB] (
799
)
933
短肽型全肠内营养疗法对克罗恩病患儿体格生长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杨敏, 吴润秋, 陈文馨, 乔雪, 杨辉
目的 探讨短肽型全肠内营养疗法对活动期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儿的临床诱导缓解作用,以及治疗前后体格生长和营养学指标的变化。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2024年1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的43例活动性C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13例)和短肽+药物治疗组(30例),分析两组CD患儿治疗前后儿童CD活动指数、体格生长和营养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 短肽+药物治疗组CD患儿治疗后儿童CD活动指数评分低于药物治疗组(
P
<0.05),年龄别体重Z评分、体重指数和白蛋白水平高于药物治疗组(
P
<0.05)。中重度活动短肽+药物治疗亚组患儿总蛋白水平高于中重度活动药物治疗亚组(
P
<0.05)。 结论 短肽型全肠内营养疗法可诱导活动期CD患儿的临床缓解,且能促进其体格生长,改善其营养状态。
2024 Vol. 26 (9): 933-939 [
摘要
] (
1588
) [
HTML
1KB] [
PDF
599KB] (
1123
)
940
m.8993T>G相关Leigh综合征合并低瓜氨酸血症患儿4例并文献复习
李映雪, 王冬娟, 周茂彬, 孙浩轩, 洪思琦, 蒋莉, 郭艺
目的 探索m.8993T>G变异致Leigh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4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4例m.8993T>G相关Leig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 结果 4例患儿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分析发现瓜氨酸降低,其中1例最早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发现。目前已报道的m.8993T>G变异合并低瓜氨酸血症的线粒体病患儿(含该研究4例)共26例,其中12例临床表型为Leigh综合征或Leigh样综合征,18例最早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发现存在瓜氨酸降低和/或3-羟基异戊酰肉碱(C5-OH)升高。 结论 低瓜氨酸血症可能是m.8993T>G相关Leigh综合征早期诊断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最早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发现。
2024 Vol. 26 (9): 940-945 [
摘要
] (
1502
) [
HTML
1KB] [
PDF
769KB] (
773
)
946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刘铁虎, 刘小雪, 汤洋, 齐飞, 刘登品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患儿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BO)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2023年12月湘雅常德医院儿科收治的116例R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比例,81例分到训练集,35例分到验证集。其中训练集发生BO 26例,未发生BO 5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构建BO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度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度。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肺不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 NEU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峰值、铁蛋白、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峰值、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PaO
2
/FiO
2
)、≥2/3肺叶实变、胸腔积液、支气管黏液栓、支气管黏膜坏死、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
2
)与RMPP患儿并发BO密切相关(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训练集RMPP患儿并发BO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04,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83%;验证集RMPP患儿并发BO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23,灵敏度为76%,特异度为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RMPP患儿并发BO的Hosmer-Lemeshow检验的卡方统计量分别为2.17、1.92,
P
值分别为0.221、0.196。 结论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的RMPP患儿并发BO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肺不张、LDH峰值、CRP峰值、NEUT%、铁蛋白、≥2/3肺叶实变、胸腔积液、支气管黏液栓、支气管黏膜坏死、PaO
2
/FiO
2
、PaO
2
等指标可作为预测变量。
2024 Vol. 26 (9): 946-953 [
摘要
] (
1667
) [
HTML
1KB] [
PDF
818KB] (
1033
)
论著·罕见病研究
954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1例
许欣雨, 周青梅, 田云粉, 赵琼, 潘菡, 陈芊廷, 罗玉妹, 郭征征, 李天鹤, 杨景晖
患儿,女,5岁,因黑便1次、呕血1次入院。入院后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CT扫描、磁共振成像及彩色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肝内胆管扩张、双肾增大,基因检测发现患儿
PKHD1
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2264C>T(p.Pro755Leu)、c.1886T>C(p.Val629Ala)。c.2264C>T(p.Pro755Leu)为致病变异,已有该变异的相关报道;c.1886T>C(p.Val629Ala)为新发突变,Mutation Taster和PolyPhen2预测其有致病可能。该患儿确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对于无明显诱因的消化道出血,同时存在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的儿童应注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的可能,必要时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2024 Vol. 26 (9): 954-960 [
摘要
] (
1449
) [
HTML
1KB] [
PDF
6347KB] (
1087
)
961
ACVR1
基因突变致进行性骨化性肌炎1例
谢思琴, 丁小芳, 张兵, 史凤霞, 钟礼立, 黄寒
男性患儿,2岁10个月,因发现颈胸部多发包块3月余就诊。患儿既往步态不稳,摔跤后受伤部位可见硬包块,可自行缓解。最近因外伤后发现后颈部有一包块,突出皮面,伴关节活动受限,逐渐发现左侧颈部、背部平肩胛下角处、肩胛窝、左侧腋中线处均有新发包块。2个月前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双侧后颈部、背部肌肉弥漫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CT扫描显示为肌肉肿胀,部分肌肉内见片状低密度及多发结节样骨化高密度。基因检测结果提示
ACVR1
基因突变,最终该患儿诊断为进行性骨化性肌炎。该文对1例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患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医生诊治该罕见疾病提供参考。
2024 Vol. 26 (9): 961-966 [
摘要
] (
1215
) [
HTML
1KB] [
PDF
3425KB] (
666
)
论著·实验研究
967
川芎嗪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减轻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机制研究
陈露萍, 杨轶童, 赵苗苗, 李翰文, 孙文婷, 石曌玲
目的 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TM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 HCAEC)炎症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HCAEC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TNF-α(50 ng/mL)处理24 h,TMP组给予TMP(80 μg/mL)预处理12 h后使用TNF-α(50 ng/mL)处理24 h,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n 1, SIRT1)抑制剂组给予TMP(80 μg/mL)及SIRT1特异性抑制剂EX527预处理12 h后使用TNF-α(50 ng/mL)处理24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中LDH活性,DCFH-DA染色法观察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SIRT1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ROS水平、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SIRT1表达降低(
P
<0.05);与模型组相比,TMP组细胞活力升高,LDH活性、ROS水平、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SIRT1表达升高(
P
<0.05);与TMP组比较,SIRT1抑制剂组细胞活力下降,LDH活性、ROS水平、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SIRT1表达降低(
P
<0.05)。 结论 TMP可减轻TNF-α诱导的HCAEC炎症损伤,与抑制细胞焦亡、激活SIRT1信号有关。
2024 Vol. 26 (9): 967-973 [
摘要
] (
1339
) [
HTML
1KB] [
PDF
2639KB] (
1085
)
974
抑制Rho/ROCK通路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崔云斐, 卢清华, 黄晓, 林炜南, 黄婷, 杨琴
目的 研究抑制Ras同源基因(Ras homolog gene, Rho)/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 ROCK)通路对心肌素(myocardin, MYOCD)参与的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构建腺病毒载体Ad-ZsGreen-shRNA-hROCK1感染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
ROCK1
基因沉默对照(shNC)组、shNC+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Rho/ROCK通路激活剂)组、
ROCK1
基因沉默(shROCK1)组、shROCK1+AA组(各组
n
=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Western blot法检测ROCK1、MYOC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球状肌动蛋白和丝状肌动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情况。 结果 与shNC+AA组相比,shROCK1+AA组ROCK1、MYOC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球状肌动蛋白、丝状肌动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增殖、细胞迁移能力降低(
P
<0.05)。 结论 抑制Rho/ROCK通路致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受抑,其机制可能与MYOCD的下调有关。
2024 Vol. 26 (9): 974-981 [
摘要
] (
1318
) [
HTML
1KB] [
PDF
3296KB] (
571
)
病例报告
982
伴8号染色体三体的儿童克罗恩病1例报告
邢娇, 徐娟, 刘志峰, 程卫霞
患儿男,12岁,反复肛周脓肿10年余,伴有反复口腔溃疡及手足关节变形,胃肠镜、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示消化道多发溃疡,结合组织病理等检查,诊断为克罗恩病。全外显子组测序及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示染色体核型为47,XY,+8,予以升阶梯方案进行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内镜下表现显著好转
。
该病例提示,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当伴有其他多系统受累时,需考虑存在染色体异常的可能,如8号染色体三体,应引起重视。
2024 Vol. 26 (9): 982-985 [
摘要
] (
1149
) [
HTML
1KB] [
PDF
5947KB] (
1059
)
986
新生儿嗜肺军团菌肺炎2例
刘银芝, 张榕, 谢晶晶, 郭琼, 占彩霞, 陈孟雨, 李军帅, 彭小明
患儿1,女,12 d,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感染指标增高就诊,需呼吸支持治疗,血液及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示嗜肺军团菌(
Legionella pneumophila
, LP),诊断为LP肺炎、LP败血症,予红霉素15 d、阿奇霉素5 d治疗痊愈出院。患儿2,女,11 d,因呼吸困难、发热、感染指标增高伴多器官功能损伤就诊,需机械通气,血及脑脊液mNGS示LP,诊断为LP肺炎、LP败血症、LP颅内感染,予红霉素19 d治疗痊愈出院。新生儿LP肺炎无特异临床症状,首选抗菌药物为阿奇霉素,对不明原因新生儿重症肺炎使用mNGS可早期明确诊断。
2024 Vol. 26 (9): 986-988 [
摘要
] (
1391
) [
HTML
1KB] [
PDF
508KB] (
949
)
综述
989
代谢组学在儿童肠易激综合征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陈小龙, 江米足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并且缺乏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使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较大困难。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因其无创、高通量、高精度、高可重复性等特点,在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有望为IBS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该文综述近年代谢组学在IBS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儿童IBS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2024 Vol. 26 (9): 989-994 [
摘要
] (
1295
) [
HTML
1KB] [
PDF
506KB] (
1067
)
995
儿童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甘宇, 吴志鸿, 李前龙, 卢朝霞, 陈琳琳
儿童艰难梭菌感染(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是医院获得性胃肠道感染的主要原因。目前对儿童CDI的治疗主要是抗菌药物,然而部分儿童在抗生素治疗后出现复发,甚至首次复发的儿童使用抗生素治疗后仍有再复发可能,此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慎重,粪菌移植治疗被证明可用于复发性CDI且安全性较高。该文就国内外儿童CDI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粪菌移植治疗作重点概述。
2024 Vol. 26 (9): 995-1001 [
摘要
] (
1463
) [
HTML
1KB] [
PDF
565KB] (
1075
)
1002
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法在儿童人群中的应用现状
王子赛, 王胜峰, 赵明一, 何庆南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是重要的肾功能评价指标,而儿童的GFR具有年龄依赖性,在不同疾病状态下可能与成人情况不一致。近年来,学者对GFR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相关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致力于调整优化GFR的估算,以覆盖儿童整个年龄段。然而,不同疾病状态下,估算GFR的方法和评估方程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影响评估的准确性及适用性。该文回顾儿童肾功能的特殊性,探讨GFR的测量方法,并评价不同GFR评估方程在儿童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为儿童肾功能评估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024 Vol. 26 (9): 1002-1008 [
摘要
] (
1231
) [
HTML
1KB] [
PDF
577KB] (
1256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