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ISSN 2096-9228(online)
ISSN 1008-8830(print)
CN 43-1301/R
 
 
2015年 17卷 12期
刊出日期 2015-12-15

论著·临床研究
论著·实验研究
临床经验
论著·临床研究
1261 Dent病4例临床及基因分析 Hot!
简珊, 魏珉, 何艳燕, 王薇, 康郁林, 孙之星

目的研究Dent病患儿的临床及基因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4例Dent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肾脏病理及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儿均为男孩。例1~3首发表现为Fanconi综合征,例4首发表现为蛋白尿。4例均有低分子尿蛋白增高、高钙尿症,其中血尿3例,肾结石1例,肾钙质沉着2例,低磷血症3例,佝偻病3例。在例1、2、4共发现了3个位于CLCN5基因突变,包括2个缺失突变和1个无义突变,分别为exon 6-7del、c.785_787del(p.263del Leu)和c.1039 C>T(p.Arg347Term),其中前2个是新突变。结论有蛋白尿的患儿应完善尿蛋白成分检查;合并存在高尿钙或肾钙质沉着或肾结石等的Fanconi综合征的患儿,应考虑到Dent病可能;基因检测有利于临床的精准诊断。

2015 Vol. 17 (12): 1261-1266 [摘要] ( 5239 ) [HTML 1KB] [PDF 1457KB] ( 1288 )
1267 4例Williams-Beuren综合征家系遗传学诊断与产前诊断
刘洋, 徐志勇, 吴维青, 罗福薇, 谢建生
Williams-Beuren综合征是一类常见的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干预对患儿及其家庭十分重要。本研究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G显带),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对4个家系中1例超声异常的胎儿及3例发育异常患儿行染色体核型和基因组DNA分析,为这4个家庭的再生育提供指导,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发现1例产前超声异常孕妇羊水及3例发育异常患儿外周血MLPA分析提示染色体7q11.23区域ELN基因探针信号降低,array-CGH检测提示染色体7q11.23区域杂合缺失。4个家系中母亲再次妊娠时取羊水细胞标本行上述检测均未发现异常。研究结果提示MLPA技术及array-CGH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Williams-Beuren综合征,为临床提供更好的遗传咨询服务。
2015 Vol. 17 (12): 1267-1272 [摘要] ( 4769 ) [HTML 1KB] [PDF 3382KB] ( 1370 )
1273 智力障碍儿童的亚端粒拷贝数变异检测
朱丽娜, 王艳, 彭薇, 马秀伟, 杨晓, 刘欣, 封志纯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亚端粒拷贝数变异,探讨遗传性智力障碍(ID)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8例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ID患儿,通过MLPA P036筛查亚端粒拷贝数变异。结果 68例患儿中检出亚端粒拷贝数异常者7例(10%),均为缺失突变,其中1例患儿涉及2个亚端粒的缺失变异,另1例患儿涉及4个亚端粒的缺失变异。结论亚端粒拷贝数变异是遗传性ID的重要病因;MLPA可作为研究遗传性ID患儿发病机制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2015 Vol. 17 (12): 1273-1276 [摘要] ( 4092 ) [HTML 1KB] [PDF 1013KB] ( 1100 )
1277 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
刘超, 卢斌, 张瑜, 徐传国, 彭凤翔, 马丽芳, 刘丽莉, 聂文英
目的探讨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治疗组给予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评分、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中文版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评分。结果训练12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患儿AB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ATE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C-PEP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是儿童孤独症的有效治疗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 Vol. 17 (12): 1277-1281 [摘要] ( 5191 ) [HTML 1KB] [PDF 1110KB] ( 1613 )
1282 中文修订版孤独症谱系评定量表结构效度分析
周浩, 张利利, 严卫丽, 徐秀, 王艺
目的对中文修订版孤独症谱系评定量表(ASRS)问卷进行结构效度分析。方法选取某小学701名年龄在6~12岁之间的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让所有小学生的父母填写ASRS问卷,将回收的有效问卷信息录入计分软件,系统自动评分,应用Mpuls 6.0软件进行结构效度分析。结果共发放ASRS问卷701份,回收67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7%。671份问卷中,男368人(54.8%),女303人(45.2%)。中文修订版ASRS问卷3因子结构模型拟合指数中,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53,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889,Tucker-Lewis指数(TLI)为0.884,其指标均优于未修订版ASRS问卷(RMSEA:0.060,CFI:0.829,TLI:0.823)。结论修订后的ASRS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可作为ASD评估工具在我国推广使用。
2015 Vol. 17 (12): 1282-1285 [摘要] ( 6151 ) [HTML 1KB] [PDF 1062KB] ( 1652 )
1286 学龄双生子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杜霞, 李玉玲, 张玉柱, 董河鱼, 丁一
目的探讨影响学龄双生子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因素,为减少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47对6~12岁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运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 Ⅱ -CV)和家庭一般情况问卷了解儿童生活环境因素。结果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1%,单项行为问题中思维问题检出率(15.3%)最高,身体不适检出率(3.4%)最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足月产对退缩行为的发生及CBCL总粗分有显著影响(P<0.05),气质类型对思维问题的发生及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有显著影响(P<0.05),父亲生育年龄对思维问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家庭亲密度对违纪行为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家庭适应性对思维问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会化问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儿童气质类型、是否足月产、父亲生育年龄、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教养方式是影响学龄双生子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
2015 Vol. 17 (12): 1286-1291 [摘要] ( 4425 ) [HTML 1KB] [PDF 1291KB] ( 1350 )
1292 血清降钙素原在指导抗生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
戴宝泉, 袁训涛, 刘锦铭
目的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指导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儿抗生素使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LRTI患儿396例,随机分为血清PCT指导抗生素治疗组(PCT组)和临床指导标准治疗组(对照组)。并按照是否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进行亚组分析。治疗后观察14 d,比较组间抗生素的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PCT组和对照组分别入选198例患儿,两组中CAP患儿分别为125例和123例。PCT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PCT指导治疗的CAP和非CAP亚组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PCT指导治疗的非CAP亚组患儿抗生素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T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抗生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持续时间、住院率和住院时间以及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清PCT指导LRTI患儿抗生素的使用可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
2015 Vol. 17 (12): 1292-1296 [摘要] ( 6568 ) [HTML 1KB] [PDF 1162KB] ( 1782 )
1297 儿童副流感病毒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严华杰, 何东平, 盛军, 董蔚, 刘嘉, 邵洁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副流感病毒(HPIV)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2013年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咽拭子标本2526例,一步多重PCR法检测HPIV;同时收集2011~2013年南翔地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湿度、月降雨量等有关气象资料,采用Spearman或Pearson检验研究HPIV检出率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3年间HPIV总检出率为5.62%(142/2526),其中HPIV-1检出率最高(46.5%),其次为HPIV-3(31.0%)、HPIV-2(17.6%)和HPIV-4(4.9%)。HPIV-1和HPIV-2在不同季节间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以夏季检出率最高;HPIV阳性率与月平均气温(r=0.598, P<0.01)及月降雨量(rs=0.602, P<0.01)呈正相关。结论儿童HPIV活性与气候因素相关,气温和降雨量对HPIV的流行活性影响较大。
2015 Vol. 17 (12): 1297-1300 [摘要] ( 5615 ) [HTML 1KB] [PDF 1280KB] ( 1042 )
1301 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的关系
蒋鲲, 陆小霞, 王莹, 陈和斌, 舒林华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25(OH)D3水平哮喘患儿中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哮喘的50例患儿为哮喘组,再根据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不同分为维生素D适当组(n=7)、不足组(n=12)和缺乏组(n=31);另选同期因气道发育畸形或支气管异物住院的2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25(OH)D3、Gal-3、TIgE及BALF中Gal-3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中25(OH)D3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各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计数比较依次为缺乏组>不足组>适当组>对照组(P<0.05);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BALF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分别r=-0.683、-0.795及-0.670,P<0.05);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Gal-3、TIgE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分别r=-0.759、-0.875,P<0.05)。结论哮喘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25(OH)D3及Gal-3可能参与了哮喘患儿呼吸道炎性反应,与哮喘的发生、发展相关。
2015 Vol. 17 (12): 1301-1305 [摘要] ( 5259 ) [HTML 1KB] [PDF 1295KB] ( 1052 )
1306 白细胞介素-4受体基因多态性及IgE水平与哮喘预测指数相关性研究
王建荣, 冯瑞华, 多力坤·木扎帕尔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白细胞介素-4受体(IL-4R)基因多态性及IgE水平与哮喘预测指数(AP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7例API(+)、187例API(-)及203例健康婴幼儿(对照组),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同时ELISA法检测三组婴幼儿血清IgE水平。结果IL-4R基因Arg551Gln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API(+)组、API(-)组、对照组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I(+)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API(-)及对照组(P<0.01); API(+)患儿中<2岁者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 ≥ 2岁者(P<0.01)。结论 Arg551Gln位点多态性与API结果无相关性,而API阳性与IgE水平升高存在关联性,年龄 ≥ 2岁是API阳性的儿童IgE水平升高的风险因素。
2015 Vol. 17 (12): 1306-1310 [摘要] ( 4726 ) [HTML 1KB] [PDF 1551KB] ( 898 )
1311 IL-6和IL-8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研究
赵凤霞, 刘光辉, 张健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IL-8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共140例(败血症组49例,局部感染组91例)为研究对象,非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血清中IL-6和IL-8水平的差异,分析各指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结果治疗前败血症组IL-6、IL-8水平均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IL-6和IL-8在局部感染组中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败血症组IL-6水平均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局部感染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8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ROC曲线分析显示:当IL-6取32 pg/mL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7.8%、79.6%、81.6%;当IL-8取54 pg/mL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7.6%、63.8%、67.2%;IL-6+IL-8联合诊断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1.4%、86.2%、82.6%。结论 IL-6、IL-8参与炎症反应,且两者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IL-6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高于IL-8,且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准确性。
2015 Vol. 17 (12): 1311-1315 [摘要] ( 5642 ) [HTML 1KB] [PDF 1352KB] ( 1648 )
1316 Toll样受体2及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研究
王晓蕾, 章乐, 李雅雯, 侯红梅, 孙海斌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2及TLR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与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1月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114例为败血症组,另选取同期172例非感染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微测序技术(SNaPshot)检测TLR2(rs5743708、rs3804099)和TLR5(rs5744105)共3个位点的基因SNP,比较两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LR基因型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关系。结果 TLR2基因rs3804099(C/T)和TLR5基因rs5744105(C/G)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个位点各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2基因rs5743708位点在对照组与败血症组的基因型均为GG,未发现突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OR=3.065, P<0.05)、低出生体重(OR=3.301, P<0.05)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性别(OR=1.107, P>0.05)、rs3804099(OR=0.876, P>0.05)和rs5744105(OR=0.820, P>0.05)基因多态性不是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rs5743708、rs3804099和rs5744105可能均不是新生儿败血症的易感基因。
2015 Vol. 17 (12): 1316-1321 [摘要] ( 4997 ) [HTML 1KB] [PDF 1380KB] ( 1152 )
1322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窒息新生儿24月龄时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陈楠, 温晓红, 黄金华, 王水云, 祝月娥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预测足月窒息新生儿24月龄时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2009~2012年入住NICU、且出院后获得随访的114例足月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生后3个月内进行GMs质量评估。出院后随访至24月龄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测试发育商。结果 GMs评估结果:扭动运动阶段为单调性全身运动的有20例(17.5%),为痉挛性同步运动的有7例(6.1%);不安运动阶段评估为不安运动缺乏的有8例(7.0%)。24月龄时发育商评估结果:有不良发育学结局共7例(6.1%),其中脑瘫伴智力发育迟滞6例,智力发育迟滞1例。GMs评估示扭动运动阶段单调性全身运动与24月龄时患儿发育结局的一致性差(Kappa=-0.019, P>0.05)。痉挛性同步运动与24月龄时患儿发育结局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8,P<0.05),其对24月龄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为98.2%,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9.1%,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9.1%。不安运动阶段不安运动缺乏与24月龄时患儿发育结局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86,P<0.05),其对24月龄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为97.4%,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9.1%。结论 GMs评估示痉挛性同步运动和不安运动缺乏对窒息新生儿24月龄时的不良发育结局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15 Vol. 17 (12): 1322-1326 [摘要] ( 5106 ) [HTML 1KB] [PDF 1286KB] ( 1276 )
1327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预防新生儿拔管失败的Meta分析
冯宗太, 杨祖铭, 顾丹凤, 杨晓路
目的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预防新生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手动检索作为补充,收集比较H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预防新生儿拔管失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1040名新生儿。Meta分显示,HHHFNC组与NCPAP组预防新生儿拔管失败的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HHFNC组与NCPAP组院内病死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及全肠道喂养获得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HHHFNC组鼻损伤(OR=0.49,95%CI:0.34~0.71,P=0.0001)、气漏(OR=0.27,95%CI:0.07~0.97, P=0.04)的发生率则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HHFNC可作为预防新生儿拔管失败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手段。
2015 Vol. 17 (12): 1327-1332 [摘要] ( 5568 ) [HTML 1KB] [PDF 1485KB] ( 1513 )
1333 转送母乳细菌培养结果的初步分析
杨晓燕, 胡艳玲, 陈超, 唐军, 赵静, 母得志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转送母乳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1178例住院新生儿,按照胎龄分为早产儿组(胎龄<37周, n=615)及足月儿组(胎龄37~42周,n=563)。采集所有患儿的初次转送至病房的母乳样本5 mL进行培养,检测母乳样本中的细菌计数及种类。结果1178例母乳样本中,菌落计数情况在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55份样本(4.67%)检出潜在肠道致病菌,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的母乳样本潜在肠道致病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3例患儿进行了母乳再次采集培养,仅有10份(30%)母乳样本与第一次培养结果相同。在检出潜在肠道致病菌的55份母乳样本中,细菌计数 ≥ 105 CFU/mL的发生率(43.64%)高于未检出潜在肠道致病菌的母乳样本(14.87%)。而患儿住院期间感染的发生与母乳中是否含有潜在致病菌之间并无明确相关(P>0.05)。结论母乳并非无菌,且细菌种类并非一成不变。随机的母乳细菌培养并不能揭示母乳中细菌的情况,亦不能作为感染发生的预警信号。
2015 Vol. 17 (12): 1333-1337 [摘要] ( 4301 ) [HTML 1KB] [PDF 1328KB] ( 1001 )
1338 痉挛型偏瘫脑电图癫癎样放电危险因素分析
李素云, 钱旭光, 赵伊黎, 符文杰, 谭晓如, 刘振寰
目的探讨痉挛型偏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发作间期癫癎样放电(IED)特征,并分析IE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3例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视频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及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ED的影响因素。结果 13%痉挛型偏瘫患儿伴有癫癎。34%患儿伴IED,IED组癫癎发生率(32%)较非IED组者(4%)显著升高(P<0.01)。存在合并症、皮层受累者IED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不同认知水平组其IE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层受累、认知水平低下是痉挛型偏瘫伴IED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521、2.238, P<0.05)。结论痉挛型偏瘫常伴IED,存在IED者癫癎发生率更高。皮层受累及认知水平低下对痉挛型偏瘫伴IED有预测价值。
2015 Vol. 17 (12): 1338-1341 [摘要] ( 4554 ) [HTML 1KB] [PDF 1276KB] ( 873 )
论著·实验研究
1342 同源盒基因A13转染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骨形成蛋白7表达的影响
彭力, 何庆南, 李晓燕, 帅兰军, 陈海霞, 李永珍, 易著文
目的探讨转染同源盒基因A13(HOXA13)对人血清白蛋白(HSA)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间充质转化(EMT)和骨形成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HKC细胞株经人血清白蛋白(20 mg/mL)作用48 h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KC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和HOXA13蛋白的表达。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上调HKC细胞HOXA13表达,观察HOXA13不同表达水平对人血清白蛋白超载诱导CK、vimentin、BMP-7表达改变的影响。结果 20 mg/mL HSA刺激HKC细胞48 h后,HKC细胞出现EMT样改变:CK表达下降(P<0.01)、vimentin表达增高(P<0.01);HSA超载同时使HKC细胞内HOXA13、BMP-7表达下降。HOXA13转染上调HKC细胞内HOXA13表达后,显著抑制了HSA超载诱导的EMT发生(P<0.05)和BMP-7表达的下降(P<0.05)。结论转染HOXA13可拮抗白蛋白超载诱导HKC细胞发生EMT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HOXA13上调BMP-7表达有关。
2015 Vol. 17 (12): 1342-1347 [摘要] ( 3902 ) [HTML 1KB] [PDF 2109KB] ( 939 )
1348 长链非编码RNA BC088414在神经细胞缺氧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赵凤艳, 唐军, 张莉, 李世平, 冯艺, 刘海婷, 屈艺, 母得志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BC088414在神经细胞缺氧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分为常氧组、氧糖剥夺处理组(OGD组)、小分子RNA常氧组(siRNA组)及siRNA OGD组, n=3。以无葡萄糖无血清DMEM培养液于37℃、1%O2+99% N2/CO2条件下培养细胞6 h,建立缺氧缺血体外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C088414、肾上腺素受体β2(Adrb2)和半胱氨酸蛋白酶6(Casp6) mRNA的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抑制PC12细胞中BC088414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OGD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常氧组(P<0.01),抑制BC088414表达后,PC12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OGD组(P<0.05)。经OGD处理后,PC12细胞中BC088414、Adrb2和Casp6 mRNA表达水平较常氧组均明显增加(P<0.05);抑制BC088414表达,可导致PC12细胞中Adrb2和Casp6 mRNA表达水平较常氧组降低,且可抑制OGD诱导的Adrb2和Casp6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BC088414可能通过Adrb2和Casp6促进凋亡,加重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
2015 Vol. 17 (12): 1348-1353 [摘要] ( 4246 ) [HTML 1KB] [PDF 1619KB] ( 959 )
1354 蛋白激酶Cα对T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研究
杨丽芬, 孔惠敏, 张小清, 尹飞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对T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细胞因子的生成、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iTreg)生成的影响。方法分离野生型(PKCα+/+组)或PKCα基因敲除(PKCα-/-组)小鼠T细胞,体外培养,在T细胞表面受体(TCR)信号刺激下,利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CSFE/Annexin V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γ和IL-17的生成。分离PKCα+/+组或PKCα-/-组小鼠CD4+T细胞,在TCR信号刺激下,按Th17细胞、iTreg分化条件进行体外诱导,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分化结果。结果与PKCα+/+组相比,PKCα缺失时,在TCR信号刺激下,T细胞的增殖降低,IL-2生成增多,IL-4和IL-17生成减少,Th17细胞分化减少,iTreg生成增加(均P<0.05)。结论 PKCα具有促炎作用。
2015 Vol. 17 (12): 1354-1359 [摘要] ( 4706 ) [HTML 1KB] [PDF 1766KB] ( 1046 )
临床经验
1360 以脓毒症起病的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6例分析
郝小生, 王翠英, 陈银波
2015 Vol. 17 (12): 1360-1362 [摘要] ( 3917 ) [HTML 1KB] [PDF 1090KB] ( 1032 )
1363 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2例误诊分析
陈昌斌, 游洁玉, 张文婷
2015 Vol. 17 (12): 1363-1365 [摘要] ( 3440 ) [HTML 1KB] [PDF 1086KB] ( 957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杂志简介
编委成员
杂志订阅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立文悉通 - 专业SCI论文服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丁香客
中国新闻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美国PubMed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电话:0731-84327402  传真:0731-84327922 E-mail: cjcp1999@cs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湘ICP备17021739号-4